从“货币政策四目标”理性预测信贷市场 |
2010-01-27 09:19: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628
|
|
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而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这也将会是倍受考验的一年。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2009年天量信贷投放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危机、恢复增长的“头号功臣”。而这种史无前例的高速信贷投放也导致了通胀预期、资产泡沫、资产质量等风险。
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部分,货币政策是围绕四个目标来设定的,其中第一个就是保持低通货膨胀率,其次是经济增长,第三是就业率,第四是国际收支平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2009中国金融论坛”时详细地阐释了货币政策。不过,从执行层面来讲,货币政策的目标之间本身便存在冲突,必须进行取舍。2010年信贷增长规模如何才较为合理,在结构调整已成共识的情况下,信贷投放的重点将向哪些领域倾斜?在通胀预期逐渐抬头的形势下,货币政策应在灵活性上做文章,从而既管理好通胀预期、防范潜在风险,又不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冲击。
●解读
政策权衡:风险控制优于投放规模
在经历了09年的高速信贷扩张之后,在支撑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与通胀压力。长远来看,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说应该关注几方面问题。具体到政府和机构来说,今年商业银行需要对贷款资金安全给予更多的关注。商业银行不应该研究如何进一步扩大贷款规模,而是应该提高资金的安全程度,这应该成为今年商业银行最应该关注的方面。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目前应该注意观察它的发展,应该在加强监管方面更多地下功夫。
从资本市场来说,一是信贷扩张带来不良资产反弹的可能性。二是信贷资金流入房市和股市,推动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三是信贷投放存在长期化、集中化、大项目化的倾向,信贷集中度过高,银行信贷行为高度趋同。四是过度依赖银行提供资本,会进一步加剧金融结构的失衡。
理性观点是,今年财政和货币、项目审批的政策应该保持协调,以保证新增贷款在预期的规模之内。按刺激计划的时间表,4万亿投资计划要在2010年年底完成。但如果这样,今年对新增贷款的需求就可能达到8万亿元—9万亿元,从而再次突破货币政策的目标,导致更大的通胀和资产质量的压力。在2009年已经遭遇了这个问题:去年货币政策目标原定为17%左右,最后实际情况是29%左右,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目标不协调问题。分析建议,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的部分项目不一定完成,可以延期至2011年,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帮助建立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