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欧洲债务危机或影响亚洲
2010-03-16 10:58:15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896


  最近有评论认为,欧盟对于由希腊惹起,连带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爱尔兰等五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可能被掩盖,原因是欧盟担心由此负上引发世界新一轮金融危机的责任。而在背后则努力为这五国的债务危机想方设法解套,从近期欧元在一轮兑美元走弱之后稍为喘定的情况看,不能不说有其根据。
  欧盟之所以在希腊及其它四国出现的债务危机上如此着急,恐怕避免承担再次引发全球经济危机责任是一方面,不愿意削弱与美国争霸的能力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欧盟订单较美多
  不过,世界看待欧盟及欧元区的危机,目前还存在着不少分歧,其中一个明显特点是各国都因应本身与欧盟或欧元区的关系而做出评估。自称代表南北美洲领导地位的美国,明显的心态是乐于见到欧盟有更多的五国经济危机发生。美元兑欧元上扬加快,等于为美国经济注入一股强大支撑力,不但表面上可以挽救美元持续弱势而被欧元取代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可以把世界对美国的经济危机视点转移。这才是美国最希望欧元受到五国经济危机拖累而持续下跌的原因。
  站在香港的角度,关注欧盟及欧元区出现的债务危机,最大目标应放在对整个亚洲区的影响有多大上,尤其是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有多大。原因有两条:一是大量珠三角港企来自欧盟或欧元区的订单占很大分量,虽然美国的订单也是一个主要来源,但以整体欧盟及欧元区的订单总和而论,不论其长期性还是稳定性,都较美国方面的订单强。
  此外,经过金融海啸之后,珠三角港企看清了一个重要现象,即使美国的订单某个时期显得十分充裕,但因为来自单一国家,容易受到像金融海啸这样的冲击而一夜之间完全萧条。而来自欧盟或欧元区的订单,由于不同国家的需求量和经济能力不同,某一国的订单减弱而某一国的订单却增多,平衡了整个欧洲的订单数量。
  二是港企在扩阔内销市场方面,得到的另一个好处是有不少内企凭借雄厚的资本站稳了内销市场之后,往往需要借助于港企的经验及技术,令港企得以与大量内企合作而扩大内销市场的份额。
  亚洲诸国评估
  在中国因素的影响下,亚洲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展示各自对欧盟及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态度。
  一是东南亚。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在于依附中国经济的延伸力上,以不少东南亚国家重视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可以看出,其视点聚焦至今没有改变。即使像新加坡这种对欧美经济一直走积极靠拢路线的国家,也自觉不自觉地在不少大型发展项目上把中国因素放在考虑之中。
  二是南亚。以印度为首的南亚诸国,虽然表面上与欧洲关系平平,但印度对旧宗主国英国的态度却一直表现得若即若离,反而与俄罗斯的关系十分紧密,不少涉及大量公帑的项目都向俄罗斯倾斜,加上辛格在连续几年受到美国的表面器重之下,更表现出欲借美俄这两个大国,强固其南亚地位,进而达到影响整个亚洲的动机。因此,南亚必然越来越疏离欧盟及欧元区,最终可能会全面淡出欧洲这片被视为“鸡肋”的地区。
  三是日韩。日韩本身的矛盾是历史性的,但日韩在依借美国提高自己对亚洲的影响力上却一直不谋而合,这既是两国出于本身利益的必然表现,也是美国不愿放弃在亚洲的这处桥头堡使然,这种互相制衡又互相利用的关系,导致日韩无法在亚洲区建立更大的影响力,而只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传声筒,狐假虎威而已。
  因此,亚洲区对欧盟及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一直以来只表现在金融市场随之波动方面,真正引起各国政府将之视为严重问题而加以重视,似乎还没有太大的表现,或者说各国还处于继续评估这股对欧美有颇大冲击力的危机会否影响本国的阶段,危机感仍不强。
  不可置身事外
  虽然欧盟及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对亚洲的冲击不大,但不等于亚洲对这股危机的杀伤力可以轻视。
  其中有三方面必须予以关注:一,希腊危机之后,欧元区十六国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援陷入债务危机的希腊,但随后没有下文。有人视此为十六国需要加以协调才能成事作为理由,究实是各国只重表态,牵涉到掏腰包的事就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希腊等五国的债务危机在被视为难以消退的情况下,亚洲的戒备意识不应减弱。
  二,美国利用欧盟五国债务危机的介入度将会多深,介入度指的是如何在美元升值的烟幕下,掩盖美国本身的百孔千疮经济,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亚洲各国必须引为关注,尤其是日韩两国,在考虑与美国的关系上,更须就是利好因素还是被拖累的诱因做出评估,因为它对日韩在亚洲的影响力有直接关系。
  三,在此前不少亚洲国家因应金融危机推出的救市措施中,投入大量资金及形成低息效应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负面效应,导致目前最受关注的各国必会在各自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开始走退市之路的看法越来越强烈。
  亚洲多数国家并非像中国一样对退市采取稳中求进的做法,即以不影响整体经济发展,在不明显之中逐步退市。包括日韩在内的不少国家的做法是,一旦发现不利的经济环境,便采取急剧的退市步骤,以确保本身经济不受外围影响。
  因此,整体上看虽然欧盟及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对亚洲影响不大,也不强烈,但依然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果欧盟及欧元区最终无法掩盖由希腊债务引起的危机爆煲,引发世界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便依然存在,亚洲也同样无法避免会被卷入危机之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