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钞经济”对我国的影响 |
2010-03-17 10:17:4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145
|
|
美国“印钞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美元的霸权地位有所变化,但是影响力仍然强大,具有三大特点和六种寻租方式。近三十年来中国受美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此,我国应在人民币汇率、国际贸易、外汇储备、美元债务和输入型通货膨胀等问题上的应对策略应对策略。具体而言,一是仍然要强化外向型经济意识,坚持和扩大中国的外向型经济规模、不断巩固和开创国际市场;二是对中国通货膨胀调控方式的选择要慎重;三是客观对待中国外汇储备和持有美国债务世界第一的局面;四是将外汇储备转化为资源储备;五是人民币国际化有步骤地稳步相机推进。
为了摆脱在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3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布什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的金融系统救援法案”,2009年2月17日新任总统奥巴马又签署了“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两个救市措施远超过一万亿美元的投入,对于债台高筑赤字连年的美国政府来说可谓捉襟见肘。动用美国的国家黄金储备,8200吨黄金按当时市价约值3000多亿美元,与所需相去甚远;对内发债融资,美国老百姓储蓄率极低;对外举债,各国都忙于自救,何况金融危机加强了各国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对购买美国债务更加谨慎。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发表声明,将在今后6个月内购买最多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进一步购入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和1000亿美元房贷公司债务。这被称为“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央行向市场直接注资11500亿美元,等于美国央行宣布要开足马力印制美钞。
根据现代银行货币的理论与实践,国家中央银行不能购买本国政府发行的国债以及其相关的政府债券。因为一旦打开这道财政金融合铸的闸门,就意味着本国的财政债务和赤字被直接货币化,即等同于国家发行基础货币。形象地说就是让财政赤字搭上货币发行的直通车,而且无交通管制。在无人为危机买单的情况下,美联储变身为信贷市场的印钞机。美国经济更加深深地刻上“印钞经济”的标记,或者说美国正式进入“印钞经济”时代。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孕育美国“印钞经济”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世界经济盟主地位。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构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支付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且各国政府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在国家之间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挂钩的汇率制度,为维持二十世纪后半业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转打下基础。但是这种与黄金挂钩汇率制度与纯粹的金本位汇率制度有很大的差别,在典型的金本位制度下,金币不仅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而且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汇价的波动幅度极小,因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美元与黄金则是挂钩的关系,随时都存在脱钩的可能性。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教授早就指出此种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克服内在的矛盾。即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职能,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世界经济活动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足够的顺差,才能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但是满足世界各国外汇储备和足够的支付手段的需要,美国的国际收支就要保持相当规模的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和国际支付手段短缺。沿着“特里芬悖论”的轨迹,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呈现出相对减少趋势,迫使美国不得不超出本国经济增长规模和黄金保障的前提下大量印制钞票,形成20世纪下半叶美元从短缺到过剩直至泛滥的局面。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孕育美国“印钞经济”的温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