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群体性事件中网民心理与干预策略分析 |
2010-03-17 10:18:5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298
|
|
当下,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已经渗入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每当出现焦点事件,都会引起网民的强烈反响,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分析网络舆论产生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三种情形:
宣泄情绪。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由于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于意识中。人积累了心理能量总要找宣泄的出口,网络舆论阵地恰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情绪发泄的空间。中国社科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利益的重新分配、社会阶层的重新划分和差距加深,使得社会充斥着广泛的不满情绪;某些地方政府长期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造成社会秩序紊乱甚至失控,一些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司法不公平、不公正,信访长期无结果,使人感到无处说理,心理压抑;道德体系崩溃,人心迷茫。这些深层次矛盾长期累积,得不到有效的排解与疏导,碰到合适的导火索,就会一触即发。以贫困县女检察长豪车事件为例,“贫困县”、“豪车”这些具有刺激性的信息一出现,立即引发网民长久以来对官员贪腐问题的不满情绪,女检察长迅速被网民树为新的腐败典型,成为众矢之的。
先入为主心理。具体表现为首因效应与犄角效应的作用。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建立起来,它对于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人们对于后来信息的理解,常常是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的。犄角效应与晕轮效应相对应,是指由于一个缺点导致对事物的普遍评价较差的现象,即“一差百差”现象。贫困县女检察长豪车事件的舆情引爆后,尽管当事人刘丽洁百般解释都难以改变网民心中的初始印象,随后又曝出修建豪华办公楼、刘丽洁在上海有房产等事件,由于有“豪车”在先,网民对后面的信息深信不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