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事业单位的改革逻辑与路径选择 |
2010-03-17 10:19:2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086
|
|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对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考验,既要解决市场流动性的短期问题,维护社会公众的信心稳定,又要深化改革克服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顺应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争取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繁荣。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当时的对策除了采取改革银行贷款原则、降低利率和扩大财政开支的措施以外,还推行一系列关系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土地和住房制度的产权改革,依靠改革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摆脱危机的影响,为随后持续十年之久的经济繁荣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2008年,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中央推出扩大财政投资4万亿的政策,2009年又部署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任务,但是关于怎样改和改成什么样的问题仍然还有很多没有解决,因此,为了加快改革的步伐,克服阻力,我们还要对改革的重要任务、改革方向和改革措施的选择有更加深入的认识,防止深化改革因为困难太多而最终流产。
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当前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存在着很多十分迫切的任务:
1、公益性科研事业日益衰弱的局面需要尽快扭转。工业化社会,面对利益集团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开放市场环境,政府应该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最高代表。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改进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要符合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政府的科学决策就不能没有公益性科研事业提供理论创新的支持。但是现在受到内部体制落后的束缚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压力,服务于政府决策的公益性科研事业正在陷入严重衰弱的困境。要防止出现新的严重社会危机,这种局面必须得到尽快扭转。
2、工业化社会需要充分发挥知识劳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工业化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社会提供富余劳动力和原始积累,第二个阶段主要依靠知识劳动的创造力,不断增加知识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经济正开始工业化社会第二个阶段的发展,事业单位都是从事专门知识劳动的机构,但现在的体制和机制基本上还处在传统农业社会由政府包下来的阶段。这个矛盾不解决,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压力和国际金融冲击之下,再要保持高增长的势头就很难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