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蕾:一季度各类数据所发出的复杂信号 |
2009-05-04 13:42:09 来源:中财网 作者:左小蕾 阅读次数:1005
|
|
按说一季度的数据一般不具有年度平均的意义。不过今年特殊的政策因素,使得一方面一季度数据对判断全年经济的趋势有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数据提出的问题,对政府下一步的调控政策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总体来说,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发布的一季度相关经济数据,可谓喜忧参半。GDP6.1%的增长比国内外的预期要好,增强了全年恢复更稳定增长的信心。几个领先性经济指标,如采购经理人指标(PMI)、电力生产和需求、银行新增贷款等,从不同的角度发出经济增长回暖的信号。同时,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呈中性贡献状态。而进出口对经济增长则成负贡献状态。
笔者认为,一季度各类数据所发出的信号比较复杂。一部分给经济增长恢复带来信心。一部分指标显示了经济增长还有一些制约因素,不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增长的恢复可能不具备稳定性和持续性。
应密切关注三个问题
一季度数据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经济增长主要是投资拉动的。PMI指标的领先性和银行新增贷款,主要表现在对制造业原材料的投入和资金投入的经济活动方面。结合一季度的28.8%投资增长,上述指标帮助我们作出判断,投资推动是经济在未来三到六个月回暖的主要动力。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从企业利润37%的负增长来看,投资的增长,主要源自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因为在利润下降的预期下,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不会很高。这可能成为制约经济稳定增长的瓶颈之一。
第二个问题是,贸易顺差今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为负。出口数据连续几个月的负增长,使得贸易顺差大幅下降。预期今年国际经济的形势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国际贸易,特别是出口形势不能太乐观。
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刺激国内的消费,可能是进一步稳定经济增长的最大的空间。在投资大涨,出口大降的形势下,只有消费增长存在空间。所以消费的增长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能否较快恢复的关键。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货币政策。一季度数据产生了一些相互矛盾的担忧:PPI和CPI双双负增长,似乎增加了降息的空间。但是货币供应量的空前增长,引起货币政策可能改变来遏制通胀的猜测。货币政策的取向对于当前的通缩和将来的通胀,乃至经济增长态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对新刺激方案的预期
面对上述问题,增加了人们针对数据提出的问题,而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方案的预期。我们预期,新的经济刺激方案核心可能是,如何确保4万亿政府投资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保增长的瓶颈问题。比如改善投资结构,改变投资和消费的失衡状态,使政策资源的效率最大化等一系列相关政策。
首先,我们对政府投资在拉动民间投资方面应该有所预期。4万亿的政府资源,可能更多地通过降税,贴息,补贴,或者是设计新的盈利模式的方式,调动民间投资的意愿,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
其次,与创造就业密切相关的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以及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农村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中小企业,都将得到更为有力的政策扶持。只有就业形势的缓解,才能产生有效消费需求,从而拉动经济的良性循环,呈现真正的稳定增长。不创造就业的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不能持续。创业板推出可能是新政策的重头戏之一。
第三,与消费增长相关的民生工程将得到实质性的推进。收入分配体系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看似是一些长期问题,实际上已经开始制约当期的增长。虽然地区收入差异,城乡收入差异不可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善,但结构性的调整,特别是低水平、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及通过转移支付推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是可以期待,同时对推动消费增长是有意义的。一季度在春节因素和家电下乡政策的综合作用下,农村消费增长超过城市消费增长近3个百分点,达到17%的增长水平也印证了这一点。
第四,货币政策近期不会改变。在经济没有明显复苏,经济增长没有真正稳定之前,货币政策不会转向。近期降息的意义也不是很大,同时今年也不必担心通胀卷土重来。实证研究证明,通胀一般发生在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的二到三年之后,只有当经济复苏,货币发行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通货"才会"膨胀"起来。所以,明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会开始关注通胀形势的变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