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内容与制度创新考察 |
2010-04-06 11:06:5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1252
|
|
从2002年11月十六大结束到2010年1月,两届政治局先后组织了62次集体学习。这些学习内容广泛深入,为提高执政能力以应对国际和国内的种种挑战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建设学习型政党作出了优秀典范,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探索一条兼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教训、符合自身历史条件的新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 在十六届政治局的44次集体学习中,18次是有关世界发展趋势的,超过总数的40%。其中涉及世界经济形势、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当代科技发展、世界军事变革、世界文化产业、世界格局、世界农业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能源资源形势、国外城市化发展模式、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国外安全生产制度、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国外医疗卫生体制、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国外区域发展、以及世界金融形势。
“学习”本意的回归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但“学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在延安时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延安整风运动的最终结果是,全党统一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为夺取全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整人的手段。参加“学习班”的大多是没有改造好的“坏分子”。进入邓小平时代,“学习”更多侧重科学技术。改革开放,百废待兴,人民需要尽快把“文革”中浪费了的时间补回来,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学习浪潮。
进入胡锦涛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成熟期。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全面深入,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过去发展模式所带来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如何把握历史机遇、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是对新一代领导人的严峻考验。在这个历史关头,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人决定通过学习来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应对措施,使中国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有序、健康、可持续地向前发展。对于一个领导集体而言,“学习”本是为了提高执政能力。胡锦涛时代使“学习”回归其本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