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从吉利收购案看中国市场神奇魅力
2010-04-15 09:01:58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965


  中国民营吉利汽车收购世界著名豪华汽车沃尔沃(Volvo)轿车100%股权,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最具标志性的一个事件。
  它与其它欧美日大汽车公司的兼并收购不同的是,收购方不是以技术、管理和资本优势来实现收购,而是典型的蛇吞象,无论是技术实力、品牌价值、管理技能,收购方都不占任何优势。
  如果说它能给被收购对象绘画一个美丽的未来的话,唯一的优势就是:中国迅速扩充的庞大市场,使得被收购对象的利益相关方对Volvo必然能迅速盈利并继续前进,抱有非常乐观的期待。
  这也是为什么在世界汽车版图上还处于第三梯队的吉利汽车,在资金也谈不上优势的情况下,却能得到中国的信贷支持和瑞典政府的低息信贷担保的原因。
  只要想一下,贷款的总额度27亿美元甚至已经超过吉利汽车的总资产,就能看出其中的奥妙。对于中国来说,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实属无奈投资的情况下,遇到这次收购海外优质汽车资产,政府在外汇上给予信贷支持是没有问题的。
  而瑞典政府和Volvo工会则相信,这次改变主人将能够使得Volvo轿车扭转亏损的局面,避免未来更糟糕局面的发生。对于瑞典来说,Volvo轿车作为这个只有几百万人口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只要能生存下去,避免继续亏损和裁员,就是“政治正确”的。
  必然成功的收购案
  这次收购案,在中国国内不乏怀疑论者。但有趣的是,海外则少有持怀疑态度者。从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先生的“吉利还是吉利,Volvo还是Volvo,二者是兄弟关系”的谈话可以看出,李书福在此问题上是相当成熟的。
  他看到Volvo的真正问题不在管理和技术,而在于产量过低,使得技术研发的分摊成本偏高导致亏损。也就是说,只要将销量从2009年的30万辆提到到37万辆,Volvo轿车就开始盈利,因此,吉利的唯一任务就是设法把这需要增加的7万辆市场空间打开。这次收购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在中国市场来实现这7万辆的增加值,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收购案正式签约前,吉利就已经为这7万辆做好了规划,即在中国建设生产线。一旦实现国产,可以肯定的是,Volvo在中国生产的任何系列轿车,都将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政府采购清单,因为属于外国人的奥迪汽车在中国官方采购中倍受青睐,那么属于中国自己汽车公司的豪华Volvo中高档汽车,实在没理由不受到政府的重视;加上中国高收入人群的购买,实现这7万辆的增加值可以说是手到擒来的。
  对于吉利来说,Volvo只要不继续赔钱,就已经是大赚了。这次收购案,不仅为吉利做了个最有价值的广告,而且Volvo的所有技术,吉利汽车都可以无偿使用。因此,吉利汽车将很快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中,汽车技术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品牌,这才是吉利最大的收获。再配合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可以想象,这次收购对吉利在中国汽车业的残酷竞争中将迅速获得的主动地位,具有挑战外资品牌轿车的技术实力,并极大地提高吉利的品牌形象。
   借助资本市场 并购利益最大化
   Volvo的品牌价值达100亿美元,而Volvo自有现金4亿多美元,吉利这次投进去的18亿美元收购资金,账面上来看是相当合算的,如果公司不继续失血的话。
   按照李书福的规划,自2011年开始Volvo将实现盈利,如是,笔者估计李书福很可能会在适当的时候让Volvo在中国内地或者香港上市,这样,不仅将Volvo的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体现出来,而且将可以通过上市获得大笔现金,在握有控股权的情况下轻松偿还这次收购的部分或全部贷款,还可以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到时候回头再来看这次的收购案,就不难发现吉利做了一笔多么美妙的买卖。这一切都源于吉利最充分地利用了中国企业的一个巨大优势:世界上最大并将持续快速扩充的市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