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原料大规模囤货现象警示输入性通胀再临 |
2010-04-16 10:03:5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561
|
|
囤货现象频现 [10] 上海海关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从该海关进口的铁矿砂及其精矿,数量及金额同比均增加了将近150%。作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采购方,中国的钢铁、化工等领域均感受到了外部传递进来的价格热度。 [10]
囤货之风已在层层传递。由于带动产品涨价预期强烈,钢材经销商囤货惜售的现象也非常明显。
随着三大铁矿石巨头放言涨价100%后,钢材主要品种价格上涨幅度超过百元。各地钢厂纷纷跟风,经销商开始囤货。
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汇丰(HSBC)公布的中国3月份制造业PMI,均显示我国3月份制造业运行情况相比2月份有较大反弹。
昨日(4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连续13个月保持在50%以上。汇丰公布的中国3月份制造业PMI为57.0%,为自2004年4月以来的调查历史第三高位。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师屈宏斌表示,3月的PMI数据显示经济过热的迹象更加明显。政策层应该高度关注经济过热迹象愈加明显可能带来的风险。
CFLP则在分析中明确指出,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从低位反弹,重新进入上行通道,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呈上升趋势。
反弹幅度略低于同期工业转强可能性仍大 在官方PMI的11个分项指数中,所有指数均比上月上升,且多数指数升幅较大。但这一反弹幅度与往年同期相比,并不算大。
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说,官方PMI虽大幅上行,但难言超强。从历史数据看,历年3月制造业PMI均会较2月强劲反弹。“反弹幅度多数稳定在3.0~3.4个百分点之间,今年反弹3.1个百分点,与往年相比并不算太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份官方PMI曾较上月回落3.8个百分点,创12个月以来新低,同时也处历史同期较低水平;与其他年份3月PMI比较,今年PMI仅高于危机时期的2009年3月,但低于其他年份的同月水平。
另一方面,官方PMI的生产指数显示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但扩展并不快。3月份生产指数为58.4%,比上月上升4.1个百分点。鲁政委指出,从生产指数历年3月的上行幅度来看,今年3月上行幅度为历年同期最低,说明目前制造业生产规模的扩张不快。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工业生产转弱,未来几个月内工业生产转强的可能性较大。”鲁政委指出,采购量指数、从业人员数反弹幅度高于历史同期,进口指数及原材料库存指数均位于高点,说明企业对未来预期依然乐观,说明生产具有可持续性。
数据显示,今年3月采购量指数反弹6.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反弹3.0个百分点,均高于往年同期均值;同时,进口指数创2008年5月以来新高。另外,积压订单指数本月强劲上升4.9个百分点至52.0,重回50上方,反弹幅度也高于历年同期均值。
购进价格持续上涨原料涨价还有空间 3月份最值得关注的指数仍然是购进价格指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