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灾情中审视我国基础设施的弊端 |
2010-04-16 10:10:5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675
|
|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面对大旱,群众、官兵忙得不可开交,大家打井、运水疲惫不堪。在忙碌之余,村民想的更多的是水利设施的欠缺,没有水利设施,虽然解决了眼前的困难,却始终存在旱涝的隐忧。
眼下的西南大旱,就是一种警示。对公共事业的投资,如果有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则会一味投资见效快、成本低的事业,而对耗资大、无利润的像水利工程等的投资,就可能不重视。一年无大灾,就缓一年修建沟渠、水库;即便是大灾过后,还会存有一种消极怠慢心理,再次推迟水利工程的投资。必须抛弃这种短视的想法,水利工程虽不如水电站那样盈利,但却可保民安然,帮助老百姓顺利地渡过天灾难关。
西南多个省区近期持续遭遇大旱困扰,农作物大面积绝收,上千万居民饮水困难。记者了解到,这次旱灾充分暴露出农村地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明显,亟待政府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公共投入。
去年7月以来,云南省遭遇60年不遇的大旱,旱魔在云岭大地上蔓延肆虐,给云南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给灾区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农作物受损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库塘蓄水紧张、火灾频发。据云南省气象台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均已发生严重干旱,其中红河、文山、曲靖、昆明、玉溪、楚雄、大理、保山等地最为严重,许多地区为重旱。截至3月10日,全省库塘蓄水45.89亿立方米,比2月底减少1 .6亿立方米;全省125个气象监测站中,有109站特旱,7站重旱,中旱2站,2站轻旱,5站无旱。
截至目前,干旱导致云南省780万人、4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全省秋冬播农作物和水果、茶叶、蚕桑、橡胶、咖啡五类经济林果因旱受灾面积达4198万亩,成灾2834万亩、绝收1485万亩;秋冬播农作物3217万亩受灾,占已播种面积的87%,成灾2460万亩、绝收1417万亩,预计全省小春粮食比上年减产50%以上;林地受灾面积达4655万亩、成灾面积2199万亩;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农田种草共成灾面积8571万亩;渔业受灾41万亩,水产品受灾损失36700吨;干旱造成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72.7亿元。
这场旱灾,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重,在云南历史上十分罕见。“随着旱情的蔓延发展,受旱区域在不断扩大,人畜饮水困难的数量将不断增加,4、5月份全省饮水困难群众预计将分别达到951万人、1014万人,抗旱救灾难度将不断加大,抗旱救灾任务异常艰巨。”云南省水利厅厅长周运龙说。贵州省同样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夏秋冬连旱。据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前通报,贵州省秋冬连旱总体为80年一遇严重干旱,省中部以西以南地区旱情达100年一遇,受旱范围基本遍布全省。据贵州省有关部门统计,截至3月10日,贵州全省因旱近500万人、200余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以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南州等地旱情最为严重。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304万亩,占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左右。
云南、贵州不是传统的缺水区,旱情暴露出来的主要是‘小农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问题。旱灾警示我们,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工程性缺水的状况必须得到改变。云南对水资源利用不够,全省水资源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但水资源利用率只有6%,全国总体利用率在16%以上。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开远市和弥勒县,曲靖市会泽县和宣威市等地的农村采访时发现,近年来,各地政府切实做了许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支持农村群众建设小水窖等工程,但由于经费有限,大部分农村的小水窖数量很少,许多村只有不到一半的村民拥有小水窖。这些村民在建设小水窖时,当地政府每个水窖只给了两三包水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