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危机与通货膨胀 >> 文章页
从灾情中审视我国基础设施的弊端
2010-04-16 10:10:5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675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面对大旱,群众、官兵忙得不可开交,大家打井、运水疲惫不堪。在忙碌之余,村民想的更多的是水利设施的欠缺,没有水利设施,虽然解决了眼前的困难,却始终存在旱涝的隐忧。
  眼下的西南大旱,就是一种警示。对公共事业的投资,如果有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则会一味投资见效快、成本低的事业,而对耗资大、无利润的像水利工程等的投资,就可能不重视。一年无大灾,就缓一年修建沟渠、水库;即便是大灾过后,还会存有一种消极怠慢心理,再次推迟水利工程的投资。必须抛弃这种短视的想法,水利工程虽不如水电站那样盈利,但却可保民安然,帮助老百姓顺利地渡过天灾难关。 
  西南多个省区近期持续遭遇大旱困扰,农作物大面积绝收,上千万居民饮水困难。记者了解到,这次旱灾充分暴露出农村地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明显,亟待政府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公共投入。
  去年7月以来,云南省遭遇60年不遇的大旱,旱魔在云岭大地上蔓延肆虐,给云南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给灾区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农作物受损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库塘蓄水紧张、火灾频发。据云南省气象台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均已发生严重干旱,其中红河、文山、曲靖、昆明、玉溪、楚雄、大理、保山等地最为严重,许多地区为重旱。截至3月10日,全省库塘蓄水45.89亿立方米,比2月底减少1 .6亿立方米;全省125个气象监测站中,有109站特旱,7站重旱,中旱2站,2站轻旱,5站无旱。
  截至目前,干旱导致云南省780万人、4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全省秋冬播农作物和水果、茶叶、蚕桑、橡胶、咖啡五类经济林果因旱受灾面积达4198万亩,成灾2834万亩、绝收1485万亩;秋冬播农作物3217万亩受灾,占已播种面积的87%,成灾2460万亩、绝收1417万亩,预计全省小春粮食比上年减产50%以上;林地受灾面积达4655万亩、成灾面积2199万亩;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农田种草共成灾面积8571万亩;渔业受灾41万亩,水产品受灾损失36700吨;干旱造成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72.7亿元。
  这场旱灾,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重,在云南历史上十分罕见。“随着旱情的蔓延发展,受旱区域在不断扩大,人畜饮水困难的数量将不断增加,4、5月份全省饮水困难群众预计将分别达到951万人、1014万人,抗旱救灾难度将不断加大,抗旱救灾任务异常艰巨。”云南省水利厅厅长周运龙说。贵州省同样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夏秋冬连旱。据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前通报,贵州省秋冬连旱总体为80年一遇严重干旱,省中部以西以南地区旱情达100年一遇,受旱范围基本遍布全省。据贵州省有关部门统计,截至3月10日,贵州全省因旱近500万人、200余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以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南州等地旱情最为严重。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304万亩,占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左右。
  云南、贵州不是传统的缺水区,旱情暴露出来的主要是‘小农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问题。旱灾警示我们,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工程性缺水的状况必须得到改变。云南对水资源利用不够,全省水资源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但水资源利用率只有6%,全国总体利用率在16%以上。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开远市和弥勒县,曲靖市会泽县和宣威市等地的农村采访时发现,近年来,各地政府切实做了许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支持农村群众建设小水窖等工程,但由于经费有限,大部分农村的小水窖数量很少,许多村只有不到一半的村民拥有小水窖。这些村民在建设小水窖时,当地政府每个水窖只给了两三包水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