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中国能让亚洲商用飞机重生吗
2010-04-27 16:06:08 来源: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评论》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970


  若一切顺利,中国将于年底前开始交付ARJ21飞机,这是中国第一架自主设计和开发的商用支线喷气飞机。尽管其雄心和规模还相对不大,但可能是亚洲一个全新产业领域——大型喷气客机的先驱,对该领域仅由少数公司掌控的局面构成真正挑战。
  当然,这并非说亚洲的航空公司以前没尝试打破“巨头俱乐部”,只是失败得很惨。4家公司主导着全球客机业务:美国的波音、欧洲的空客、加拿大的庞巴迪和巴西的航空工业公司。今天,大多数亚洲航空公司满足于成为西方一流飞机制造商的转包商和供应商。然而,ARJ21或许是亚洲最终打入这一供不应求市场的最美好和最强烈的希望。诚然,中国曾遭受过客机研发失败的打击。但ARJ21的命运不同,它是个更加现实的冒险事业。它是较小型的飞机,为短距离飞行而设计,首要目的是满足对国内航空运输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中国带领下,亚洲生产商用飞机的能力会像生产电子产品、汽车那样吗?换句话说,它能把低成本生产和日益增加的技术能力优势转化为在这个领域的全球实力吗?
  尽管取得了进展,但中国的飞机产业仍面临一些实质性挑战。喷气客机具有相当高的进入成本——且很可能随着中国试图研发全部自主生产的飞机而大幅上升。此外还面临来自加拿大和巴西公司的激烈竞争。最后,航空公司把客机的安全和可靠性能看得和价格同样重要。鉴于中国在质量控制上仍存在问题,对其自主研发的商用飞机,很可能存在相当大的怀疑。但所有这些障碍都不太可能吓退中国。商用飞机事关民族自豪感,同赢利一样重要。推动中国在微电子、太空等领域提升自己的动力,同样也推动着它的飞机产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