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以领导力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 |
2010-05-04 15:03:42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936
|
|
领导力和公信力,是国家社会稳健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新加坡和中国的政府领导人都意识到维持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也必须以领导力为基础来构建和谐社会。 国务资政吴作栋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及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昨天在第二届“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上,针对和谐社会与领导力建设这个主题,同两国高级官员分享彼此的经验,介绍各自的政府是如何不断透过加强领导力和治政绩效去获得人民的肯定与支持,并且强调这是个不间断的过程。 吴资政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综合新加坡几十年的治国经验,指出我国的治国核心原则可综合成五点。 一、维持政府的廉洁与道德威信,这是获得人民信任的基本条件,如果政府贪污腐化,将失去民众的信任; 二、说真话,不掩盖真相;实事求是,说到做到;不开空头支票; 三、对各族群公平对待,让每个国民都有公平的机会。实施任人唯贤的制度,弱势群体获得能力较强者和社会与政府的照顾,既能分享成功果实,下一代也有自我提升的机会; 四、实行对国家人民有长远好处的政策,不作讨好选民或谋取政治利益的举动; 五、了解人民的愿望,让人人都能参与塑造愿景。这样一来,领导人与民众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将能凝聚共识,彼此的信任就能持久。 吴资政指出,信任是不能强求的,也不能建立在恐惧的基础上。 “首先必须赢得民众的信任,然后以政府的诚信、奉献、公平和绩效来不断加强政民之间的互信。” 他提到我国是通过多次的考验,才能实现政民互信。其中包括面对1985年的短暂经济衰退;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美国九一一事件;以及1997年的胜安空难挑战时,政府能够迅速应对和稳定人心,以实际行动让国人和投资者见到新加坡的领导力与公信力。 吴资政说,世界有许多国家的政府缺乏公信力,以至需要其他机构加以制衡。在美国,当地人深信政府权力越少,对人民就越好。 “在新加坡,基于我们独特的情况和小国的脆弱性,一个强大、高效及正直的政府,对国家的生存至关重要。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必须无处不在,而是它在国家建设中必须扮演重要的领导角色。” 李源潮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说,政府公信力是社会公信的支柱,中共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并经过不断探索,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而中国社会在快速变革发展中能长期稳定与充满活力,正是不断进步的法治建设发挥了有力的作用。 “中国现在还是个成长中的法治国家,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扎实推进法治建设,以法治清明保障社会和谐。” 李源潮认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加强中共的执政能力,培养选拔人民信得过的执政骨干。因此,中国政府采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并建立民主、公开、竞争及择优的领导人选拔制度。 他解释说,民主选人就是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广泛运用在领导人的选拔上;公开就是提高选拔领导人工作的透明度;竞争选人,就是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位等方式,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择优选人,则以差额选拔办法好中择优。 他指出,提高领导人的公信力,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从前年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制度,由第三方独立进行。2009年民意调查显示,对干部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满意度,都比上一年来得好。 吴资政也指出,国际公关公司埃德尔曼(Edelman)今年一月发表的公信力调查显示,新加坡和中国都取得很高的分数,受访的新中人民,分别有84%和74%信任政府,比全球平均的49%高出许多。美国和英国分别只有46%和38%。 “这显示新中两国的政府在施政上做了一些正确的事。” 他认为最近的环球金融危机,是人们对银行家、管制者和他们的政府的一次信任危机。虽然如今世界经济出现复苏,但是领导人和企业领袖必须重建世人对公共机构及其领导层的信任。失去这层信任,政府往后面对挑战时,就很难说服民众接受艰难痛苦的方案。 他强调公信力必须持续不断地争取,只要一有松懈,就会很快失去。 而新一代的新加坡人不仅希望他们的声音被聆听,也要参与决策过程,这是必然形成的趋势,政府应把这视为积极的现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