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央行报告人民币或将退出盯住美元
5月10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报告,称将按照人民币以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这是央行在时隔一年之后再次提到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是中国改革汇率机制的前兆。
从改革开放以来,除个别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短暂调整时期外,其余时间基本上保持人民币盯住美元的状态。2005年7月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盯住一篮子货币,并加大汇率的浮动空间,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又重新回到了盯住美元的状态。
此次,央行在《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按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而在上一次发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时,央行所用的措辞是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解读
这是时隔一年后央行再次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重申了人民币汇改立场。这或许是人民币再次与美元脱钩的信号之一。在2005年,中国进行了一次较大力度的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并加大了汇率的浮动空间。不过,随着金融危机爆发,这一汇改进程暂时停止,人民币重新盯住美元。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虽然保护了贸易部门,但也给国内货币政策带来较大挑战。
这一表述与《二○○九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内容相比明显丰富,后者的表述仅仅是“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人民币将退出盯住美元。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将回到2005年7月21日汇改的轨道上来,一是市场供求为基础,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里称,这说明人民币汇率要动了,汇率形成机制也重新回归汇改确定的‘一篮子货币’原则,这个变化来了。
报告同时指出,一季度,中国外汇净流入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外汇储备继续增长,外汇供过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第一季度结售汇顺差同比增长117 %,2009年同期为下降73%。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2.45万亿美元,较2009年末增加479亿美元。未来,虽然主要经济体重新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金融领域风险尚未完全消除,全球经济复苏之路难以一帆风顺,国际资本跨境流动可能出现较大波动。受此影响,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国际收支仍将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外汇净流入趋势仍将持续。
央行称,一季度针对外汇净流入压力加大的形势,外汇管理部门在13个省市开展了应对和打击违规资金流入专项行动。下一步,将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处罚,对各类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加大打击力度,从而对“热钱”流入形成威慑。
央行报告同时指出,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美元低利率政策等原因,美元逐渐成为套利交易中的融资货币。仅2009年上半年美元套利交易就达4000亿美元。央行认为,美元套利交易的影响更加广泛。一是美元套利交易投资主体和领域更广。美元套利交易主要投资于高息货币、新兴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等三大领域,其主体也多为机构投资者。二是美元套利交易给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带来复杂影响。由于套利资金持续流入,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面临挑战。三是美元套利交易增大全球通胀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