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谢国忠:经济恐现二次探底
2010-05-14 15:19:31 来源:《新世纪》周刊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893

  目前的经济复苏是不可持续的。过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和低利率,将引发另一场危机。这或将在2012年到来
  2010年一季度,各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强劲的增长。美国公布的GDP折年率较上一季度增长了3.2%,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了2.5%,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了3%。东亚那些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则报告了更强健的数字,大约是美国的两倍。二季度增长劲头很可能十分强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全球GDP增速提高至4%。
  问题是,从2008年下半年经济崩溃到现在,复苏是V型的吗?我认为,目前的经济复苏是不可持续的。当刺激政策导致通货膨胀的时候,利率必然随之升高。这将导致全球经济再次探底。我认为,二次探底或会在2012年出现。
  这是因为,目前的复苏是由刺激政策以及相对较低的基数造成的。考虑到刺激政策的海量,经济复苏其实并不能说十分强劲。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机所暴露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通过刺激政策彻底解决,只是被掩盖起来而已。
  
  宏观预测之难
  作为普通人,谁能知道世界上正吹什么风呢?全球经济总产值约有60万亿美元,人口超过了60亿。除了庞大的政府机构,个人根本不可能收集到所有数据并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但是,政府机构效率又太低。等到它们发布数据或分析的时候,通常为时已晚。然后,一些政府机构会公布一些“整理过”的数据,引起金融市场出现“理想的反应”。事实上,摸着石头过河的人,经常被填鸭式的错误信息带入误区。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增加一些胜算。尽管全球经济规模十分庞大,但它也是由价格体系所引导的。特别是跨国公司,在过去20年里,一直通过不同地区的生产成本差异来套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家公司或者一种产品,是有能力摆脱宏观趋势而动的。
  以中国的汽车行业为例。中国人对汽车的需求暴增,这是真实的。从汽车经销商到汽车生产商,中国汽车业似乎利润丰厚。大家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利润是由于有着强劲的需求。但事实并非如此。
  汽车是全球贸易的产物。中国的汽车生产商或分销商如此有利可图,而其他国家的同行都没有盈利,一定是由于贸易壁垒的影响,抵消了全球市场竞争。而真实的信号是中国汽车售价远高于国外。
  说这些话意义何在?从投资角度看,如果有一天贸易壁垒崩塌,中国汽车业的利润将与其外国同行相差无几。同时,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中国汽车业很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由于其盈利能力非常脆弱,汽车厂商的股票应该打个对折才行。
  可见,宏观与微观很难总是那么一一对应。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未来有那么多不同的看法。宏观层面的意见分歧,总是比微观层面的分歧更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宏观走势的预测,通常是基于推断,大概99%的经济预测都是如此。
  换句话说,听别人预测未来,基本上是浪费时间。事实上,经济本身就预示所谓“经济预测”根本没用。否则,那些“预言家”们大可以凭自己的眼光去赚大钱,而不是在这儿免费地和你分享他们的“预测”。
  但是,总有一些时候,宏观经济会不按牌理出牌。这时预测就变得有意义了。例如,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美国房地产价格可能会上升,而不是下降。他们不但坚信此道,更是身体力行,借款来购买房产。这时候,如果打赌行情终会反转,几乎是稳赚不赔的。
  然而,“有识之士”们至少可以告诫说,不要追涨杀跌,避免最终蒙受损失。目前有那么多人对经济前景十分乐观,数据也很争气,人们很容易就会被说服“从众”。但大家应该经常质疑这个“共识”。
  其实不必刨根问底,只要回想一下,一年前,人们都承认这场金融危机60年不遇,那么怎么可能在一年之内就出现这么明显的变化呢?如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那么经济有什么理由会一下子变得这么好呢?
  2009年年初,我曾预测,尽管大多数人都如履薄冰,但他们其实也都在想,等到年底一切都会好的。我想,在这场危机存续期间,世界各地的决策者宁可接受刺激过度带来的副作用,也不会刺激不到位。于是刺激就真的过度了。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如美国和英国,预算赤字都达到了其GDP的十分之一,欧洲和日本的赤字相当于美英的一半。世界各国利率都接近零。如果考虑刺激过度产生的效果,全球4%的经济增速根本是小菜一碟。
  
  2012年或“二次探底”
  我试着按照最近的经济数据,描绘出一幅和“市场共识”完全不同的图景。我认为,目前的经济复苏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很有可能会在2012年出现另一轮探底。
  美国经济再次依靠消费回升,它的增长所依靠的更多是储蓄率的下降,而非收入的增长。也就是说,泡沫存续期间的戏码再度上演。但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未来的资产收益根本无法支持储蓄率下降。
  数据掩盖了经济疲软的真相。与政府财政赤字的蹿升相比,居民收入的增长微乎其微。美国家庭部门净资产已折损了约10万亿美元,近期股市上涨阻止了其进一步下降。但这是由于刺激政策带来的乐观的经济前景。该势头是否能够保持下去,目前尚不清楚。
  居民房屋赎回数据的痛苦表现,反映出美国经济的主要问题。2009年,美国全国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率达到了历史最高值—280万户,占全美家庭总数的2.2%,而2010年,显然这一数据还会继续攀高。
  尽管房价已下跌了30%,但相较于美国的GDP和平均工资,美国的楼价仍然很高。美国住房价格可能还会下跌30%。这一切并未出现,只是因为美联储一直维持零利率政策,同时通过收购全国抵押贷款总额的十分之一,降低抵押贷款利率。
  这基本上相当于靠政策手段,防止恶性回潮或正常化。问题是,这种做法能否改变长期趋势—我怀疑不行。这么做可能的结果就是加剧通胀,然后提高工资以追赶上升的楼价。接下来的问题是,美联储能否只增加通胀,而不引起人们的恐慌,从而导致另一场危机。
  一季度东亚经济体GDP都呈现了强劲的增长:韩国GDP从去年开始增加了7.8%,新加坡增长了7.2%,澳大利亚的增长率也达到了2.7%,中国的GDP增速更是达到了两位数。几乎所有的经济体,都将其增长复苏归功于由美国消费和中国投资增长带动的出口增长。
  这与以往并无不同,而且是否可持续仍值得质疑。与过去惟一的差别就是,中国的投资组合中,房地产项目支出远远大于基础设施支出。这让整个经济更加脆弱。各地方政府仍然十分关注经济复苏的持久力,非常不愿意提高早已很低的利率。
  尽管通货膨胀似乎在各地都加速增压,但大多数政府想强调的是,通货膨胀水平仍然偏低,经济活动水平还没有高到使通胀增速的地步。我已多次指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中国维持如此之低的利率是一个错误,未来将为此付出一系列代价。
  澳大利亚可能是惟一出台了正确的货币政策的国家。其央行调高政策利率至4.5%。这是高瞻远瞩的做法。澳大利亚的失业率比中国的要高,经济增长率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但两个国家通胀压力相当。然而,澳大利亚的利率是中国的两倍。
  欧洲传来的消息仍然是负面的。希腊的债务危机稳占头条新闻。而比希腊的债务危机更为严重的是英国的经济疲软。英国的赤字已超过其GDP的10%。一季度,英国GDP较上季度增长0.2%。英国并没有从全球贸易复苏中受益,因为在全球金融繁盛时期,英国的工业整个被“挖空”了。
  非但如此,作为全球金融泡沫的中心,英国制造了大规模的房地产泡沫。这是双倍的泡沫。由于泡沫缩减,英国的经济仰赖于政府的赤字维持。但是,未来并没有一场能够代替政府支持经济的“生产力革命”。
  在政治上,英国在随后的选举中会出现“少数派政府”,也就是说,在三方力量中,没有任何一方能够赢得多数支持。这会使一切有意义的变革更为困难。因此,赤字支出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一旦市场意识到这一点,英国就可能出现像希腊一样的债务危机。
  世界各地的经济,看起来各有不同,但刺激政策扮演的核心角色是一样的。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指望刺激经济复苏。正如我以前多次指出的,在巨大的泡沫破灭后,经济体的供求两方将会出现重大的偏差。调整只是时间问题。
  试图通过刺激重现高速增长,只会带来通货膨胀。一旦通货膨胀导致人心惶惶,将出现快速紧缩,从而引发另一场危机。2012年,或许就会到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