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合(警惕)官民裂痕:官民互动趋势战略性预测 |
2010-05-18 16:34:0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104
|
|
官民之间的裂痕,也就是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对立与互不信任。官民裂痕导致社会不稳定,其严重后果之一,是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逐年增多。最严重的是,其中有越来越多的特大群体性事件,而且冲突和暴力程度也在升级。官民裂痕不断加大的现实教训,催生官民互动概念的出现。“官民互动”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官民互动”至少有三种意义。第一是病症诊断,第二是新型疗法,第三是关于“机体健康”的隐忧以及改善建议。相应地,它有三种功用,即作为批评的工具,作为进步的标尺,以及作为值得争取的目标。为了弥合官民裂痕,必须建立和拓宽政府与人民之间良性互动的平台,必须改善官民关系,重建社会信任。 “官民互动”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这首先是说,它很难翻译。例如,英语中就没有现成的对应名词。当然,一般都会翻译成“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字面直译本身不难,难的是它没法传达“官民互动”的中国意义,并且会带来困惑。困惑之一是,政府与人民之间,必然有互动。很难想象怎么会有政府与人民之间彼此隔绝、各自孤立的情形。因此,“官民互动”,听起来像是多余。困惑之二是,“互动”本是客观描述的中性词,它可以指任何一种类型。日常管理层面上总有各种往来接触,比如外来工到了城市里找有关部门办个证件,这就是“相互作用”。就算老话说的“官逼民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之类,也同样是“官民互动”。因此,若不是首先熟悉中国特色和中国背景,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加强”、“提倡”、“鼓励”、“推进”官民互动。
正是中国特色和中国背景赋予这个词以特定的中国涵义,使它变成了一个褒义词即“好词”,变成了一种价值观念,也变成了大众媒体上略带新潮的政治用语。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官民互动”至少有三种意义。第一是病症诊断,第二是新型疗法,第三是关于“机体健康”的隐忧以及改善建议。相应地,它有三种功用,即作为批评的工具,作为进步的标尺,以及作为值得争取的目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