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主导:新一轮经济社会改革实质性启动 |
2010-06-22 16:26:5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948
|
|
尽管外部环境恶化,5月31日国务院公布了今年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意见》与往年相比,在诸多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显示改革的决心。第二天(6月1日)李克强副总理在《求是》杂志撰文《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强调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700美元,要吸取一些国家在类似的发展阶段因结构调整不力导致经济停滞、社会动荡的教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此外,最近一周,政府延续了打击房地产投资需求的调控态度,并在最近劳动力市场一系列事件发生后,主动提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更大的发挥工会作用,提升一线工人工资;各地也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我们认为这显示了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局面下,中央高层的改革决心增强。 [10] [10]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做出了更强的表述:要求进一步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支持民间资本投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适当退出。我们认为,“国退民进”能够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随着前期出台的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新36条”得到实质性的实施,民间资本有望获得更多投资空间,减少对于房地产的依赖。 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要求出台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的实施办法,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李克强文章提出:对、气、电等资源性产品基本需求部分可以考虑大体保持原有价格水平,对超量使用部分考虑累进加价。这将减少政府的隐性补贴,同时增强社会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的积极性。 首次将土地制度与户籍改革并提: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制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条例,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这显示政府也意识到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条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只有农民在放弃土地进入城市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才能够加速城镇化。而且考虑到大城市市政设施的制约,在中小城市放开落户条件也更加具有操作性。 收入分配改革明确纳入日程:《意见》提出在初次分配领域,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支付保障制度建设,改革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分配和监管制度。在再分配领域,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