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制度缺陷构成农产品价格波动基础 |
2010-06-25 16:09:2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577
|
|
近几年,农产品价格屡次引发整体价格上涨。今年以来,粳米、玉米等粮食品种,大蒜、蔬菜、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较多,从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看,包括利率水平、生产资料、水电油等基础性产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税费的变化等,也存在着一些非市场因素,如西南地区旱情、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等不利天气影响,更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相关。 [10] ●观局者语 众所周知,中国的农业以小农经济的经营形式为主,生产、加工、销售等许多环节都非常落后,而在近几年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许多城市的农产品市场面积缩小,经营户减少,从而使得农产品销售环节更加不畅。虽然政府在不断鼓励农超对接,但超市却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一是布局不合理;二是大量超市的规模偏小,无法大规模收购农产品,而且储藏、物流、融资等方面都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可以观察到,同样品质的农副产品,在超市的价格比农副产品市场的价格要高,城市百姓主要是在农副市场采购农产品。所以从农产品的生产、销售链条看,都是低效率的,而且生产和销售各方的风险都非常大,价格容易受到冲击。近几年,不管是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还是蔬菜价格的上涨,都与这个体系的低效率运行有关。 为了应对上升的农产品价格,国家一是严格监控物价信息,二是动用国家储备增加进口释放库存粮,三是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者,四是给予城市低收入阶层临时补贴。但是从整体看,这只是暂时解决了价格过度波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农产品市场的深层次问题。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的振兴计划,但都缺少农业这样一个涉及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的产业。如果农业产业发展长期与现代化的工业与城市脱钩,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在所难免,并可能引发农产品危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