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农行发行询价结束,各大媒体集中报道了市场对其发行价的分歧,极端观点甚至认为即使农行以IPO启动时的最低预期2.70元发行,似乎都难以被市场认可。农行定价高不了,也不能高,几乎成为某种主流的市场观点。
这些观点的逻辑看上去确凿得很。比如眼下时机不好,比如与另外三家已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农行定位不清,历史负担重,在市场上没有优势等等。但看上去最合理的意见,也只不过是意见,未必就是事实的演变。还有有消息说,农行发行价几乎不用怀疑会定在3.5元之上,这接近农行启动IPO时最高预期价的边缘。这个价格假如成真,也许还会面临着两种挑剔,一是价格过高,大有圈钱之嫌;二是价格这么高,若是跌破发行价,必定会有一些看空者津津乐道。
此类对农行IPO价格的评头论足者,若论自由发言,可以另当别论;不过,且回顾一下,看看中国国有银行这些年的改革是怎么走过来的。
中国国有银行进入21世纪以来的改革,每一步都饱受争议,最终都以成功回答了争议。从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消化不良资产开始,到汇金以外汇储备注资填实资本金;从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到香港上市,再回归A股,最终收官于农行的A+H股发行。整个过程,不仅跨过几个经济周期,而且响亮地回答了国有银行改制缠绕最久的疑问——贱卖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