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叶檀:中国在两房债上大吃哑巴亏
2010-07-02 16:04:31 来源:搜狐博客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773

  美国两房退市,中国购买的两房债券是否会受到损失、由谁承担责任等问题浮出水面。

  市场分成两派,一派认为股权不等于债权,退市不会影响两房债券价格。另一派则认为,退出股市意味着未来赢利预期堪忧,不可能不对债券产生负面影响。

  两房退市后两房债券利率反而下跌,这被认为是两房债券信用依旧的标志,没有哪家信用评级机构作出评级下降的暗示。一切都很好。要反问的是,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我们收到哪怕丁点的金融机构即将崩溃的暗示了吗?没有,是市场向我们作出了明示:2007年,位于巴黎的对冲基金垮台了,2008年,两家美国房贷金融机构倒闭了。就在以房贷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一片恐慌之时,我们还在加息防通胀,就像目前市场对于两房债的看法一样,以为一切并未改变。

  任何金融品市场不可能对于同一机构的不同产品发生太大的定价区别,两房透着一股妖气。退市意味着公司未来赢利预期无法支撑上市成本,意味着股价下挫甚至可能一分不值,但债券发行成本下降意味公司的债券信用高,截然不同的市场表现意味着市场背后的有形之手在维稳,有意托高债券价格。

  如果按照市场运作,两房退市,两房债价格下降,两房发债成本提高,信用违约掉期成本上升。4月份两房债与美国国债之间的利差加大,正是市场产生了两房债风险上升、收益下降的预期,但到6月两房退出股市时,两房债券岿然不动,傻瓜才会相信这是市场的正常反应,说穿了,这不过是市场对于两房背后的政府隐性担保的盲目信任,也是评级机构政治正确的再次体现。换成希腊债试试,评级下降,信用违约掉期利率急升100个基点以上。

  美国政府信用不可能完全退出两房债,因为美国两房迄今仍然拥有美国房贷90%的份额,如果两房出现信用评级下调,债券利率急剧上升,美国房地产再次地动山摇,离二次探底也就不远了。

  不过,美国政府对于两房债的信用隐性担保,换一种说法就是对两房的隐患担保。如果没有资产证券化市场让两房业绩喷发,从长时段看,两房的赢利能力从来不佳。没有任何一家承担政策性公益责任的企业可以兼顾公平与效率,事实上,我们通常看到的是相反的情况,一家既想赢利又想公益的政府隐性担保企业,道德风险居高不下,官僚气息十足,赢利常常是冒险与疯狂所致。在前财政保尔森的自传中,提及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对两房的处理,有极其精彩的描写。

  美国政府不得不为两房担保,是不想让美国的房地产与金融机构再次面临崩溃。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政府正在从金融机构深处剥离出两房,减少两房对金融市场的传染度。金融危机一次性断绝了未来的房贷证券化之后生产无数种衍生产品之路,从证券市场退出意味着两房不会搅动美国的证券市场,惟一有关联的是贷款与债券市场。

  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本身问题成堆的美国国债与两房债反而成为香饽饽,以低廉的价格补充了资金。全球金融市场被美元绑架,而中国、日本以美国政府之外两房最大债主的身份,不得不与美国政府一起,承担起拯救两房、稳定市场的重任。俄罗斯已经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中国和日本作为最大的散户,想逃也无处逃,因为投资市场很现实很残酷,一旦意味到两房最大的散户想开溜,价格就会很难看。

  再说,美国政府给两房担保了吗?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所作出的都是含糊的表态,他们从未获得美国政府的公开背书。美国财长一会儿表示会对两房的苦主负责,一会儿强调购买两房债是市场行为、风险自担。所谓隐性担保就是法律不认可,法律不认可的担保属于哥们儿意气,一旦不是哥们儿一旦风险减少,随时可以翻脸,所谓的解释权属“本公司”专有,购买者的理解力出了问题。

  从帐面价格来看,中国的两房债真是安全的很,难怪有人言之凿凿地说,购买两房债很安全。但投资品市场的规律是,没有接盘的价格是无效价格,大庄家永远无法退出的市场是高风险市场。中国两房债到底损失多少?不知道。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两房债的大债主全额套现不易,只要与借款方一起死撑。

  投资两房有战略目的,那另当别论,帐面亏损由战略胜利弥补。否则,讨教一下中国A股市场的庄家,绝不至于吃那么大的哑巴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