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何新:人民币为什么不能成为国际货币?
2010-07-02 16:05:47 来源:草根网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787

 

  汇率是一种前瞻性资产价格。目前因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成为了国际投资热追的对象,因此各国投资者(包括银行)都愿意持有。暂时地造成了人民币正在走向国际化的假相——于是甚至有人乐观地认为:人民币未来将可以成为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硬通货)。

  这是一种对中国人非常具有危险性和诱惑性的误导!

  一

  一种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关键取决于其币值与汇率的持久稳定。最重要的是,在一旦遭受抛甩时,仍能保证不会发生贬值。因为毫无疑义,如果一种货币汇率急剧贬值,必然会导致其持有者遭受严重的损失。

  目前,人民币之所以受到国际上欢迎,是由于中国手中持有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从而能在一定时期内保证——当人民币的国际持有者在全球各地向中国银行进行兑换时,中国银行能够按银行固定牌价为其兑换美元(或其他国际币种)。

  而正是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保证了国际投资者可以利用升值前后的汇兑差价套取红利,这是当前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具有信心的原因所在。

  换句话说:正是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及相关国际资产,成为支撑人民币目前汇率的根本保证。

  二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的金本位制度下,美国的黄金储备曾经是支持美元汇率保持稳定的保证。后来由于越南战争,导致美元超量发行,美国国库中的黄金被外国兑换趋近掏空,于是造成美元汇率崩溃,造成1971年的所谓“尼克松冲击”。

  【附注一:1945年,世界主要国家财长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约定二战结束后,以美元取代英镑作为国际通用货币。

  而美国政府承诺: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关系,用美国国库黄金作为美元币值始终保持稳定的担保金融品。但由于越战期间军费消耗巨大,美国连年发生外贸赤字,致使美元大量超发流向世界。而在外国要求兑换下,作为美元币值支撑物的国库黄金储备迅速近乎枯竭。

  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包含了两项重大措施:

  (1)放弃金本位,美元与黄金脱钩,停止以国库黄金兑换美元。换句话说,美元汇率失去实际的担保物。

  (2)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 上述政策导致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就是现代经济史上着名的“尼克松冲击”。】

  此后,美元连年大幅贬值。经过多次复杂的多边谈判后,美元与日元、马克、英磅、法郎(后来是欧元)等组成币值关联调整,互为保证的新世界货币体系,这就是所谓浮动汇率制。

  三

  但是,当前人民币币值与汇率已经面临着难以维持稳定的重大危机:

  (1)一种货币的汇率与币值不是一回事,汇率是货币对外币的买卖价格。币值反映货币的实物购买力。当前,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币值,已经发生严重背离——名义汇率不断上升,而实际币值即市场购买力则严重下降。

  目前,中国国内物价严重上涨,表明人民币的实物购买力(币值)正在下降,国内经济已经面临着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挑战。

  (2)中国的出口势头正在受到全面遏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国际市场遭遇衰退。而在国内,中国政府也正在由鼓励出口的政策转变为所谓内需主导的不明智政策。

  因此在新的未来形势下,中国的外汇储备,今后已很难因出口而获取较大的增益。中国经济未来也很难继续保持过去10年中那样的高速增长。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很快将不复存在。甚至有可能变成依赖外部资金供给、资源供给以至粮食供给的纯进口国。

  (3)汇率变动引导着国际资金的市场流动。汇率升,则资本流入。汇率降,则资本流出。

  由于2005年以来人民币在不断升值,国际投资者正在从中国现存的外汇储备中获得巨大溢价(红利),因此外资滚滚流入。

  总体而言,这种模式是一种“吸金老鼠会”的模式,是难以持久的。因为一旦流出的外汇资金量大于流入量,中国外汇储备则会陷入负增长,中国将反而成为国际上的最大负债国。人民币的汇率发生贬值就是不可避免的。

  【附注二:所谓资金“老鼠会”的吸金模式是:

  ——承诺支付高利息从而吸取资金。然后,不断以所吸纳的新增资金,支付所承诺的利息。只要为套利而进入的资金一直源源不断,则这“老鼠会”就不会破产。但由于所有进入的资金实际都是债务,债务不断累积,底座就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加大。所吸纳的资金愈多,债务压力就愈大,直到最终入不敷出,资金链发生断裂,于是“老鼠会”发生崩盘。

  以人民币不断升值来吸引外资的模式,实质也是这样一种“老鼠会”的吸金模式。】

  今后几年,随着中国外汇储备锐减(我怀疑在去除美国国债部分后,目前中国的外储对外债已经是负值),而所购买长期美债的损失巨大(被套牢而难以贴现)——一旦有索罗斯一类国际投资者在国际市场大量抛甩人民币,则人民币将发生币值崩溃从而触发严重的金融危机。(类似1990年英磅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教训。)

  这个过程,目前已经有征兆。

  四

  有人可能会问:美元本身早已是一种虚拟货币,本身并没有任何强大的储备作为支撑,为什么美元仍能成为国际硬通货?

  因此也有人推测美元泡沫早晚会崩溃,从而被各国抛弃。其实这乃是片面之论。

  由于美国多年持续存在巨额国际逆差、巨额财政逆差,美元在世界上大量增发,美元汇率确实面临着重大的贬值压力。

  但另一方面要看到,即使在发生次贷危机期间,美元币值在国内实际也是相当稳定的。由于美国一直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可以自主决定货币政策,因此美国国内物价水平相对不受国际汇率变动的影响。

  从美国国内市场看,无论美元汇率对外币发生升值或贬值,其国内市场上的基本物价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这表明,美元的真实币值——即实际购买力是稳定的,一些年来并没有发生大的贬值。

  美国多年以来一直以玩弄国际汇率作为武器。美国操纵美元的汇率升或降,同时施压其他国家的汇率政策,目的就是以汇率武器谋求美国的经济利益而已。可以说,美国一向是以操纵汇率来盘剥全世界。

  对于美国,中国近年自觉不自觉地作出了极其巨大的经济纳贡:

  (1)中国购买巨额美债,为美国输入了近1万亿美元的资金。这笔巨款几乎相当于美国年GDP的10%。

  (2)由于美元汇率长期贬值,而人民币持续升值,中国所持有的近1万亿美债早已严重缩水。

  (但是,目前中国当局对于自己所持有的美债已因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发生严重缩水这一重大情况,似乎尚无所知。)

  本来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中国应当在美元和人民币汇率发生严重波动的情况下,在国际金融市场及时抛售美债以避免这种损失。但这样做就必定会导致美元汇率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扰动。结果中国在美国的蛊惑和鼓励下,乐于作一个所谓“负责任的大国”——不仅未及时抛出美债,反而不断增购,不断用自己来之不易的外汇储备为美国经济输血。

  中国输入美国的1万亿美元的确在危机期间救助了美国。但是,中国自己并不太清楚就里,美国人民也毫不领情。在美国心目中,中国似乎就应该是一个称臣纳贡的依附国,而中国官员则是不清楚国家利益何在的傻子。

  (3)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中国输入美国的大批商品之所以廉价,是由于中国长期为出口企业提供补贴,从而才能保持价格的竞争力。

  美国一直指责中国的出口补贴。但是,这种出口补贴,实际也等于是中国政府对美国消费者提供的间接特种补贴。因为正是中国的廉价消费商品帮助美国政府在国内维持着物价稳定和美元的币值稳定,抑制了通货膨胀。

  可以说,正是美国经济中的这些“中国因素”,对于美元的币值稳定起了重大作用。除上述外,还必须看到,虽然美元早已不再依靠黄金储备维持汇率,但目前支撑着美元汇率的的则是:

  (1)美元、日元、欧元加上人民币四大国际货币的利益连锁体系,通过日、欧以及中国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干预,协调支撑着美元汇率体系的稳定。

  (2)美国本身掌控拥有极其巨大的国际金融资产。美国金融资本几乎垄断、主宰、控制着世界市场上的多数石油、主要粮食以及多种重要原料资源,也控制着高端科技、医药、军工品的资本市场。在这些领域中,美国都是重大股权的持有者。

  这些金融资产,构成了维持美元价值的实体担保物。换句话说,如有必要,美国可以通过抛售这些金融资产,回笼美元,从而抑制美元贬值。

  今年4月突发的希腊危机,就是由于美国高盛公司和索罗斯率先抛售希腊国债券而引发的(其表面理由似乎是国际评级机构对希腊主权信贷的评级降低)。抛售的结果,是欧元急剧贬值,而美元则小幅升值,从而极其奇妙地把连年滥发美元造成的国际金融货币危机,转嫁到欧洲。目前,这一过程还未结束。(索罗斯如是说。)

  所以,近年美元汇率无论贬值或升值,其实都是美国以金融手段盘剥世界各国的策略,也是美国以金融手段调整其国际收支赤字,同时调整当前世界金融结构的战略措置,而远不是美元汇率失控或崩溃的前兆。

  目前,人民币在美国压力下仍在被迫缓慢升值。如若中国应对不当,很可能就会成为未来国际金融结构正在发生的大调整过程的下一个主要牺牲者。这将给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国计民生,都造成后果不可估量的损害。

  这并非什么“阴谋论”,而是一种铁的现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