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财政收入8万亿引反思专家倡富民
2010-07-02 16:10:08 来源:香港《文汇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887

 

  财政收入或八万亿专家倡“富民”

  今年前5个月中国财政收入实现30.8%的高速增长,达到35470亿元,照此态势,预计今年全年财政收入可能将达到8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央视评论员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表示,过去十几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凯歌高奏,增速远远超过GDP的增速。但这时候,企业、个人,包括地方,多在勒紧裤腰带使国家变得更富了。有关专家也建议,财政收入应更多惠及民生,及时出台减税措施,减轻个人和中小企业的负担,藏富于民,进而夯实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院袁刚明向本报指出,财政蛋糕越来越大,如何合理切分这块蛋糕,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提高支出质量,是摆脱经济危机之后中国政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袁刚明认为,中国的税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有专家呼吁,在经济增长日趋平稳之际,应及时出台相关减免、抵扣措施,减轻个人和中小企业的负担,通过藏富于民、拉动内需,夯实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

  袁刚明指出,财政收入远远高于居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步伐,未来财政收入的支出应更多惠及民生,如促进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的提升、减少居民税费负担等。

  神州小议:八万亿引发反思令人欣喜

  国家财政收入今年可能将达8万亿元,成为美国之后全球财政收入经济体的“二哥”。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昔日国库空虚、弱不禁风的“东亚病夫”,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洗尽屈辱,巍然屹立。

  中国在这嬗变的过程中,绝非仅仅是物质的收获,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中国少了小富即安的小农心态,多了自省,多了反思。而这种变化将令中国人的前进步伐更加稳健坚定。

  “八万亿”的信息公布后,媒体、国人喜形于色者少,思想激荡者多。有人问:为什么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百姓生活改善的感受并不明显?有人指:财政收入增幅大于GDP增幅,说明企业、个人勒紧了裤带,日子更加难过;有人提出:财政收入达到八万亿,有关方面更要对资金的使用讲清楚,说明白;还有人建议:政府应该调整税收政策,改善社会保障,将更多的钱投入到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关系民生的方面。众说纷纭,好不热闹,令人感到社会愈发充满生机活力!

  不难看出,这里质疑和反思的都是些与苦日子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是走向富裕的社会问题的反应。这更值得国人欣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