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中国经济的秘诀
2010-07-02 16:10:31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904

 

  今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可望达到10%。当一些国家还在忙于应付经济危机及其所造成的后果时,中国的挑战却再次是如何调控蓬勃发展的经济。

  由于采取了果断的措施来预防房市泡沫,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稳定下来,接下来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这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个好消息,但一些人可能会感到失望,他们认为政府会放任泡沫不断增大,直到最终破裂。

  楼市调整会不会对总体经济增长造成冲击?这要取决于怎样定义“冲击”。资产价格下降或许会减缓总投资和GDP增长,但如果放慢只是增长率(假设)从11%降到9%,那中国就可以在享有可持续较高增长率的同时,避免经济过热。事实上,对中国来说,目前房地产投资的37%年化增长率是非常负面的。今年,理想的增长率应该降低到27%左右!

  中国已经维持了长达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到目前为止,并没有面对重大的波动和干扰。

  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在增长的初期阶段均经历了危机,但中国的情况似乎是异常的(或偶然),也不时引起“即将崩溃”的预言。这些预言都被证明是错的,但只要中国一直持续增长,就会有越多人预言厄运最终将会出现。

  特别之处在于宏观调控

  在我看来,中国持续增长方式的唯一特别之处,是繁荣时期有效的宏观调控。但必须注意因经济过热而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免泡沫破裂引起失业率上升。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动物精神”现在成了新的过热风险源头。经济的持续繁荣、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市场的持续扩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所有人都渴望抓住新机遇,所有投资者都渴望迅速致富。他们成功了,而且到目前为止尚未经历过艰难的时期。因此,他们大胆的投资和投机,对风险有欠考虑。

  日本与东南亚的教训

  1990年代早期的相对高通胀敲响了警钟:快速增长会带来宏观经济风险。19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和1990年代末期东南亚经济体重蹈日本覆辙,让中国吸取了教训,泡沫是不可能永远不会破裂的。

  之后,中国的政策便一直是在出现过热倾向时踩刹车。1990年代初期实施了严厉措施,减少货币供给和停止过度投资,将恶性通胀压了下去。

  在最近的经济周期中,中央政府的降温措施在2004年便已开始,当时中国刚从2003年非典所导致的衰退中恢复。到2007年末,GDP增长率高达13%时,政府对产业(如钢铁)和资产市场(房地产)均采取了更严厉的反泡沫措施,及早进行调控。

  根据经济理论,所有的危机都是由泡沫或过热导致的,因此只要能成功防止泡沫,便能防止危机。对“熨平经济周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像最近那样在危机之后实施刺激政策,而是在繁荣时期未雨绸缪,及早防止泡沫的出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