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国信视点 >> 文章页
小麦激烈收购行情可能被早稻复制
2010-07-23 10:37:4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973

     南方早稻生产正面临严峻的天气考验。由于连续的暴雨已经造成南方9省市稻谷主产区普遍受灾,早稻价格也开始稳步走高。新稻即将投放市场,今年早稻收购形势将会重演6月底小麦收购时的激烈情形。   

    有关数据显示,连续的暴雨已经造成南方9省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4.65万公顷,绝收面积13.39万公顷,稻谷减产几成定局。为稳定稻米价格,从上周开始,国家临储粳稻就开始直接面向销区投放。此举能使所交易稻谷及时加工并投放市场,有效地缓解销区的消费压力,稳定市场价格。   

    然而,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投放力度,市场仍预计今年早稻市场收购价格注定要“表现非凡”。由于今年在主产省早稻生产过程中接连遇到气候灾害,稻谷的产量和质量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到市场对稻谷收购预期的判断。在今年收购主体中又增加了中粮和华粮集团的前提下,早稻的收购形势很可能会重演小麦收购时的激烈情形。   

    早稻和小麦很像,市场环境和天气影响基本相同,小麦收购发展形势将为早稻收购提供参考。首先,早稻上市前的诸多“先兆”,如受天气灾害影响较深、生长期推迟、产量及品质不确定、陈粮市场供应充足、采购交易平淡、当前市场价格高于托市价格等都和小麦极其相像。其次,因为生产成本提高和对产量质量的不确定,农民对早稻售价的预期将不亚于小麦,这种预期将会成为早稻收购的价格底部。第三,通过具有竞争机制的市场化交易,如多元化入市采购,将会让农民获得更多托市价格以外的利润;第四,农民的惜售心理会导致新粮上市量减少,进一步加剧市场采购的激烈程度;最后,早稻同其他粮食品种的比价关系也可能会成为收购价格走高的比较因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