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决策层近期频繁赴各地调研并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而密集调研的背后,是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欧洲债务危机恶化使得世界经济前景扑朔迷离;而国内经济也面临不少问题,例如房地产调控、通胀与经济刺激政策、产业调整升级等等;另一方面,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内需当中投资占比过高等结构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到了必须要着手解决的时候。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我们的经济政策又变得举棋难定。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方面所遇到的三大挑战,并指出了要有效完成经济转型必须要翻越的五座大山。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积累了日渐尖锐的矛盾。随着这些矛盾的逐渐显露,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都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在长达30多年的增长中,始终也未能有效地建立起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投资拉动一直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在“政绩G D P”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下,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的结果就必然是不断累积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经济无效增长的部分占整个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扩大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二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出现了明显的延缓趋势,因此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运行机制与经济发展模式始终也未能有效地建立起来,相反,国进民退的现象却日益突出,社会资源越来越大规模地向政府手里集中,行政配置资源的特征愈加明显,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不断弱化,除了依靠日复一日的宏观调控外,靠市场自身来解决经济问题的环境与机制都基本缺失。
三是,中国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差别越来越明显。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其主渠道与主机制都是资本市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资源配置的主角都是股市而不是银行,而中国经济在最近10年的发展中,却大大强化了银行功能并同时弱化了市场功能,股市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了“圈钱”的工具,其本身与生俱来的资源配置机制与资源配置功能都被不同程度地扭曲,使得资本市场在运行中缺乏应有的功能与效率。到今年一月份,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80 .5万亿元,相当于目前沪深股市总市值的4 .33倍。银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银行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表明我们的资源配置机制离现代市场经济正越来越远,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任务都同样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