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187亿元,同比增长2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69亿元,同比增长18.2%。进出口总额13549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其中,出口7051亿美元,增长35.2%;进口6498亿美元,增长52.7%。进出口相抵,顺差553亿美元。
上半年,中国经济速度指标好于预期,质量指标也有所改善,这为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政策调整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下半年,估计会有几个月的政策观察期,但究竟如何还要看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定。
●纵深论衡
总体而言,6月份各项宏观数据均未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经济增速下滑明显,2.9%的CPI略低于市场预期。在目前经济减速的情形下,继续出台进一步的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动用利率工具的可能性也不大,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更可能是偏于中性的数量型调控。
我国2季度经济持续向好,GDP同比增长10.3%,略超市场预测,服务业超预期增长是经济超预期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工业加速下滑,经济下行趋势已经确立,经济增速将持续下滑。
从GDP细项构成看,今年2季度服务业增速为9%,超出市场此前预测的8%,成为GDP增速高于预期的主要原因。但工业增加值超预期下滑。今年2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由19.8%回落至16%,6月甚至只有13.7%,因此工业将在下半年继续引领第二产业增速下降。而在工业中,生活资料贡献较为平稳,生产资料行业贡献波动较大,将成为下半年工业增加值下滑的主导力量。其中,采掘业贡献较为稳定,原材料业和加工业则是近几个月工业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在具体细分行业中,6月钢铁对工业下滑拖累最大,达到了-0.5%,煤炭、化工、有色、交运等行业拖累同样较大。主要工业产品中,6月原煤、粗钢和集成电路增速下滑显著。工业生产的下滑同样也反映到了价格上,矿产、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6月价格环比下跌幅度最大,预计7月矿产和黑色金属跌势将会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