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至今,市场流动性经历了从紧至适度宽松的大起大落。与之同行的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从今年2月22日开始,直至5月23日,央行净回笼资金量高达1.02万亿元。此后,央行公开市场的开始持续净投放。7月22日,央行9周来又重新净回笼310亿元。
●解读
2010年中国的增量流动性与经济增长大体匹配,流动性过剩格局已有所改观。 M2是否适度应以经济增长对货币需求量为参考进行判断。根据历史经验和实证分析,若使GDP增长保持在9%左右,则M2增长率应在16%-19%之间。中国上半年GDP增速在11%以上,而M2增长率在18%。
流动性峰值已过,而最重要的是,2009年信贷强势主导的货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与2007年类似,央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充当了新的流动性来源。2009 年下半年开始,基础货币投放明显加快。2010 年一季度基础货币余额同比增长20.7%,较之2009 年四季度14.1%的同比增幅增加显著。
与流动性供给渠道相适应,流动性更具易变性。在5月份新增外汇占款骤降一半之后,6月份这一数据继续下降。央行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新增外汇占款为1171.49亿元,环比下降11%。外部环境招致国内流动性“风云突变”。而流动性的传统提供方却难适应这种变化。一方面,资产结构由短转长趋势更明显。6月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到全部贷款的74%,较5月份的占比70%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债券配置“逐长去短”的倾向同样显著。上述欠灵活的资产负债结构不足以应对流动性变化。更重要的是,关于流动性的市场预期更加敏感,其变化程度比流动性本身更快。大型银行一旦“差钱”无疑加剧市场恐慌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