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3.3%,超过3%的警戒线。涨幅是2008年11月份以来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月度新高。
8月份市场信息显示,CPI涨幅可能仍将维持在高位,虽然翘尾因素减弱,但新涨价因素预计将继续上升。原因在于:一方面食品价格环比从往年同期看,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在连续5个月负增长后自8月份开始往往呈现出环比明显上升态势。2003至2009年的数据显示,8月份食品价格环比平均水平在1.4%左右,是下半年仅次于12月份的次高水平。另一方面,从推动7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行的肉类和蔬菜类价格来看,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肉类周环比8月份第一周仍在持续扩大,蔬菜类价格周环比虽然在7月份最后一周略有下跌,但8月份第一周在高温多雨天气的影响下止跌反弹,短时期内明显回落的可能性并不大。为此,8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仍将继续上行。
未来几个月,虽然翘尾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但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将逐渐抬头,理由主要有三点:一是观察往年新涨价因素的月度变化可以发现,新涨价因素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从食品类别看,月度环比的高点除了在年初表现的最为明显之外,还在每年的8-9月份以及12月份也较为显著。从非食品来看,每年9-10月份的环比涨幅往往较高。2003年以来的数据显示,下半年新涨价因素的平均水平要高出上半年0.4个百分点左右。二是食品价格涨幅可能继续回升。今年以来多种因素的交织增大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波动,受气候条件极端异常的影响,今年农业灾害多发重发,虽然今年我国夏粮产量接近去年水平,但占全年粮食产量70%以上的秋粮收成如何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随着国际小麦等粮食的减产,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变化显得更加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