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巴曙松:以结构调整化解中国经济“两难”
2010-08-26 15:51:3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869

  进入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两难问题开始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总体来看,201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增速达11.1%。预计第三、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将放缓,呈现前高后稳的格局。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要关注的是可能的外部需求萎缩与内部紧缩带来的叠加效应。
  
  从国内的情况看,一方面要降低对政策刺激的依赖,另一方面市场内生性的增长动力还在培育之中;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经初见成效,交易量大幅萎缩,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调整还并不明显,房地产调控的力度还不能轻易放松;节能减排的压力不小,同时今年第一季度单位GDP能耗还有所上升,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可能还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蕴含了一定的债务风险,另一方面过于严厉的紧缩可能产生一定的半拉子工程,对经济复苏的冲击可能更大;一方面需要增加劳动者收入,另一方面短期内过大幅度的工资上升也会转化为物价的压力。
  
  这些两难问题,应当说是中国经济从应对危机的超常规的刺激政策中逐步退出,转向可持续的复苏进程中,所必然会遇到的挑战,也可以说是这种转换中所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化解这种两难,需要保持政策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快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放松管制,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和可持续性。
  
  从政策基调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下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应当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我理解,下半年的宏观政策不会过早退出,也不会匆忙加码。一方面,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如楼市调控、对信贷总量和节奏的控制、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规范化、节能减排、出口退税等政策,其效果如何需要观察,可能暂时没必要进一步收紧,否则可能导致“超调”,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只要经济增速回调在预期范围内,也没必要过于匆忙地出台所谓“二次刺激”政策,否则会助长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
  
  从目前的讨论看,不少人担心二次探底,实际上从外部环境看,国际经济复苏的势头虽然有所放缓,但毕竟还是在复苏,与2009年全球经济经历显著的危机冲击是不同的,近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的出口迅速上升就是一个证明,至少今年出口对GDP的贡献不可能如同2009年时期那样是大幅的负贡献;从内部看,虽然经济回落会面临去库存化的压力,但是毕竟现在的库存水平远远低于2008年底时期的水平;同时,地方的新开工项目虽然有所减少,但是还会有一个正常的增长,加工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稳步攀升,也会逐步推动企业扩大投资。
  
  从全球视野来看,政策退出和复苏管理正在成为全球的共同课题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旋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会实现“再平衡”,即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复苏顺利转化为市场主导的可持续复苏。为此,对于增长速度的适度平稳回落,保持一个稳定的政策基调,寻求经济增长在上升大周期背景下的一个“软着陆”,为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不出现大的外部冲击和内部刺激,预期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在政府投资带动下的迅速增长基本在2010年第一季度阶段性见顶,进入一个平稳回落期,这个回落的态势预期会一直持续到2011年的上半年,在结构调整的推动下,开始进入新的一轮上升。在这个平稳回落的过程中,加快结构调整最为关键。如果说2008年底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主要应对的是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周期性冲击的话,那么,现在主要的任务就变成了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结构方面的冲击,只有成功应对了这个冲击,才可能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内生性更强。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回旋余地应当说更大,这包括依然居高不下的储蓄率,较大的城市化发展空间,依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供应,广阔的服务业发展机会和消费的增长潜力,以及不同区域发展的广阔机会,都可以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