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取消经济犯死刑将是中国发展里程碑 |
2010-08-26 15:56:4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845
|
|
毫无疑问,中国拟取消绝大多数经济犯罪死刑的计划值得欢迎。不仅如此,此举还可能有助于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 中国用死刑来惩罚经济犯罪的做法并不是什麽纸老虎。浙江“亿万富姐”吴英因非法集资于去年12月被判死刑。去年浙江丽水“小姑娘”杜益敏因集资诈骗罪被执行死刑。最新一个例子是,中国公安部原部长助理郑少东因受贿共计折合人民币826万余元,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中国现行法律允许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判处死刑,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定义并不十分明确。盗窃国家珍宝符合“罪行极其严重”的标准,比如直到1990年代为止,杀害大熊猫的行为就属于此类罪行。然而某些非经济类犯罪获刑却轻得惊人,例如人体器官走私才刚刚开始被定性为刑事罪名。 用死刑来惩罚经济犯罪,部分反映出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拥有值得信赖的金融体系是多么重要。毕竟银行是中国推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而且正是因为控制住了借贷,中国去年才得以避免经济衰退。央行估计,2007年非正式信贷规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有学界人士认为,真实数字可能比这高得多。 虽然在中国国内,对体制的信心可能压倒一切,但对全球性投资者和政治家来说,中国严苛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政治和经济不成熟的观点。随着人们对汇率改革、投资者保护等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这种看法可能会带来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经济犯罪还会遭到重罚。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因内幕交易和行贿等罪名被判14年有期徒刑。对于这样的位高权重者来说,名誉扫地的羞辱更大。 中国法律制度的完善还任重道远。比如根据刑法修正案草案,行贿受贿依然是可判死刑的极严重犯罪,反映出中国对腐败问题的高度重视,而目前只有包括伊拉克和朝鲜在内的很少一部分国家存在此类刑罚。不过总体而言,最新的刑法修订举措确实让中国向真正可靠的经济超级大国地位迈进了切实一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