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我国经济开始步入回升通道 |
2009-05-11 11:26:05 来源:中国金融 作者:张立群 阅读次数:1056
|
|
2009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为6.1%,较上年第四季度继续降低,底部回升的势头已经初步形成。展望未来,预计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将加快增长,出口降幅将逐步减小,经济回升的势头预计可以持续。在此基础上,应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解决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一系列问题,为我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增长开始显现回升势头 需求增长水平明显提高 第一,消费稳中趋旺,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开始恢复。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率较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消费继续保持稳中趋旺的态势。这表明居民的消费信心稳定,消费活动没有因金融危机冲击出现明显波动。由此看,汽车市场、住房市场目前的回暖也是有基础的。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居民以住、行为主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活动远未完成,汽车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兴未艾,出现的调整是发展型的调整,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也不会很深。2008年以来,车市、楼市持续低迷,而推动其回暖的因素也在累积中。汽车市场方面既有购车需求的累积,也有汽车生产企业降低价格、改进汽车品质质量、提高汽车性价比的努力;房地产市场方面,既有刚性买房需求的累积,也有房地产企业减少新楼盘建设的活动。随着这些因素的积累,车市、楼市回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居民消费信心增强、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情况下,车市、楼市回暖有其必然性。综合来看,第一季度的消费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受2008年以来经济变化的影响不大,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未出现大的波折。 第二,投资增长明显加快。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名义增长率较2008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2008年第一季度投资品价格为同比上涨8.6%,今年第一季度则至少为下降5%,投资的实际增长率较2008年同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投资增长加快的态势非常明显。 第三,出口下降的幅度有所收敛。第一季度外贸出口同比下降19.7%,降幅较上年第四季度进一步加大。但1~2月份出口和3月份出口的同比降幅分别为21.1%和17.1%,降幅呈收敛趋势。 综合分析三大需求的变化,可以认为我国的经济总需求水平出现了明显提高。历史经验表明,市场需求变化反映到经济增长方面,大约有一个季度左右的时滞,第一季度需求情况的变化,预示着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水平将有明显提高。 需求增长预计将不断加快 第一,出口负增长的幅度预计将不断收窄。综合分析决定出口增长的因素,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未来出口降幅会继续收敛。全年出口负增长的幅度预计在-15%到-10%。 第二,消费增长将继续保持稳中趋旺态势。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包括就业、收入和股市的变化,预计未来居民消费信心呈提高态势,各类消费活动将进一步活跃,买车买房活动也将趋于活跃。 第三,投资增长将继续加快。第一季度的投资中,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加,表明政府扩大投资的效果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和天气转暖,这些效果会越来越明显地释放出来,投资增长预计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投资热情本来就十分高涨,在贷款大量增长、资金宽松的金融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以后,预计地方政府投资将出现加快增长态势。各类需求的变化,会具体表现为各类订单的增长,表现为市场的回暖,由此会越来越多地带动企业自主的投资活动,推动投资增长进一步加快。 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回升通道 在需求带动下,预计未来经济增长率将不断提高;而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又为需求的扩大提供了条件。在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预计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开始进入持续回升的过程。要密切监测这一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的回升态势。 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内需比例降低,外需比例提高,既是全面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化加快推进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双加速阶段,经济发展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因此,立足扩大内需的同时,必须注意继续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我国经济仍然是内需主导的发展模式,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是辅助性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支持这一判断。 第一,从企业生产对外部订单的依赖程度看,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不高。描述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有时使用进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算)占GDP的比重的指标,按此计算,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70%。但从需求角度分析,则应仅计算出口占GDP的比重,按此计算,则会降低到37%左右。还要考虑加工贸易出口的作用,因为这些出口对我国企业生产的带动作用并不大,主要带动的是分布于国外的很多企业的生产。剔除加工贸易出口,则出口占GDP的比重就下降到18%左右(以上均为2007年数据),与日本、美国比较并不高。 第二,从GDP使用角度看,净出口占GDP的比重2007年为8.9%,国内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为91.1%,也表明我国经济是内需为主的发展模式。 第三,从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原因看,也可表明我国经济是内需主导的模式。2003~2007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本质上是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全面加快。这就是居民生活改善的重点从吃穿用转向住和行,进而带动了国内汽车市场特别是家庭轿车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空前活跃,并进而带动了汽车工业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而汽车工业和房地产业的产业链条相当长,对于整个工业制造业的带动力度,比和吃穿用相关的产业大得多。这就必然带动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带动工业规模的扩大,带动重化工业特点比较突出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以及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则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快。这是2003年以来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基本原因。从这点看,也可以判断我国经济增长是内需主导型的。 综合分析,外需虽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提高,但仍然是辅助性的,内需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才是本轮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只要内需能够持续较快增长,中国经济就能继续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态势。 必须更为全面地把握保增长的着力点 经过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政策调整,内需加快增长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外需大幅下降的情况也趋于稳定,经济增长回升态势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需要深刻认识2003年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累积的诸多矛盾,把握好当前时机,在保增长的过程中着力加以解决。应该看到,我国经济2008年以来的重大变化,也是一次基于中长期发展的重要调整。因此,在采取一系列刺激政策尽快恢复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宜特别重视引导好面向中长期目标的调整活动。主要是,加快完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基本生存保障线的水平,提高应对困难形势、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推进能源资源价格体系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节能减排。密切关注发达国家面对此次危机进行的产业调整活动,特别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活动,注意吸收其中的先进适用技术推动我国产业以较低成本有效降低排放;做好应对发达国家以减排为手段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可能限制。加快制定国土资源中长期规划、城市布局和产业布局的中长期规划,制定各城市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按照规划目标合理配置土地等资源,稳步推进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扩大城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国内需求长期快速扩大的基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