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杉:刺激消费需兼顾可持续增长 |
2010-09-30 15:27:20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014
|
|
不久前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主题是可持续发展。 在各国疲于应对宏观经济之时,参会者探讨可持续发展问题,说明主办者倒也富有长远眼光。不过话说回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17年前我在德国柏林学习时,主题就是探讨可持续发展。近20年来,人类社会一直关注发展问题,天津达沃斯论坛以此为话题,也是老话常说了。 我注意到,尽管论坛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但与会者更关心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增长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全球领袖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同时,都在劝说中国增加消费。这似乎是一个矛盾体。刺激消费的做法固然可以减少中国对全球市场的依赖,并可带动中国的进口,从而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但刺激消费的结果则会强化中国的资源消耗,并不利于中国经济转向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我们把中国的增长放在一个长期框架下看,会发现,是开放政策促进了增长。我们知道,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和人力的投入。美国经济学家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理论认为,资本投资不仅仅是实物资本投资,也包括人力资本投资。企业由于无法垄断技术,使得技术进步得以推广,从而促进了各国增长。在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实行开放政策,就会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制度,并因模仿而缩短了技术应用的时间,从而获得增长的空间。 中国经济增长也是得益于技术、观念和制度的引进。不过,中国的增长也出现一些问题,如资源消耗严重,对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等,这使得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面对挑战。 在投资效率不断下降,产能严重过剩的条件下,改变增长方式不可避免,也有利于长期稳定的增长。但同时而来的问题是,如果为了维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必须要增加相对比例的消费,这必然与低碳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矛盾。 基于稳定增长而提出的亚洲新消费主义浪潮,如何实现符合全球环保潮流,进而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确值得深思。 笔者认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建立新增长路径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投资。如果说,过度依赖出口和实物投资的增长,导致资源和能源过度消耗的话,那么,要使得一国减少资源消耗并取得增长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也就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来实现稳定的增长。这样的增长或可持续,并可逐步降低对浪费严重的粗放型增长方法的依赖,从而避免消费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冲突。 我们看到,中国最近推出了一系列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国家政策,这使得技术进步变得更加现实。不幸的是,在推行这些政策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却依然是增长主要动力,这种短期化的增长必定与发展人力资本相抵触,更使得能够促进个人创业、创新,以及促进知识技术流动的条件无法得到满足,进而阻碍中国获得长期的内生增长动力。 因此,在笔者看来,中国必须正视消费主义与可持续增长的矛盾。如果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短期的经济刺激和消费鼓励,更要注重长期的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本培育,在通过贸易引进技术同时,鼓励本国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如果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加快改革。只有约束政府权力,让市场配置资源,政府才会考虑长远的发展问题,而不是忙于应付各种短期问题。只有开放文化和教育管制,以及意识形态束缚,中国才会增加创造力,才能将教育投入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增长。 我不反对鼓励消费,但不能让消费主义抑制了技术进步,进而抑制了中国长期增长的动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