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金融时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纪录
2010-11-26 15:57:53 来源:上海经贸信息网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951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越来越多,在最近的海外并购案中,我们发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越来越把技术和商标作为核心,而不像以前集中于战略上获取原油、铁矿石和煤。

  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瑞士《新苏黎世报》日前发表了“中国收购世界”的文章,称中国企业资金雄厚,雄心勃勃地走向世界,并且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文章援引了欧洲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公司在中国境外进行了275次交易,几乎全都超过百万数额。其采购单上有获得原材料的公司以及工业机器制造公司和未来能源技术公司。报告称,俄罗斯和印度的并购对象是投资公司、银行以及股值高的化学公司。报告还分析了中国在不同地区的并购各有侧重,中国在北美和南美主要是寻找相应的接收项目,在欧洲则集中于低风险的投资。

  对于中国企业越来越乐于收购的背景,《新苏黎世报》分析说,首先是外汇储备在增加,加上美元疲软,美国和欧洲公司相对优惠评估。此外,中国也想用并购弥补国内需求增长的不足,“中国不仅要用原油、钢和铜推进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要采用西方的技能改进自己二级工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从专家的角度分析近年来中国海外并购增多的原因。

  文章认为,就中国而言,主要是因为产能过剩和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寻求对海外市场的扩张。与其出口产品,不如就地生产,特别是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候,这点显得尤为突出。

  另外还有企业寻求效率;寻求海外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包括矿产和能源;寻求海外战略性资产的并购,包括商标、先进技术设施、研发等原因。

  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存在的现象,《新苏黎世报》认为,尽管中国公司有足够的资金,但是缺乏拥有国际能力的雇员,聘用有能力也有意愿的国外经理还是有限的。同时,中国政府在企业的扩张中具有支撑保护作用。

  《金融时报》的署名文章称,海外投资不是简单地把钱拿去,还涉及技术、管理、用人以及法律合同等问题,所以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中国私营企业海外投资问题上,文章认为应该大力鼓励,私人投资在风险上要比国有企业小得多,但在这方面要解决融资、合作和政府对投资的保护等问题。

  扩大海外投资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文章最后认为,中国在追求效率的基础上,同时也要考虑到全球减排的责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