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11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署名文章称,未来的政策要放在着力解决通胀压力问题上,货币政策可适度收紧,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工具收紧流动性,调控流动中的货币量。
郭田勇表示,未来的政策要从管理流动性和调整供给两个层面,合理搭配政策组合,搭配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支出的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的补贴,使其实际生活水平不至于因通胀而下降。
同时,他认为,要通过市场化手段调控商品价格,必要时可对部分商品实行价格管制等行政手段干预。规范商品市场运作方式,完善竞争机制,引导和规范企业投资,加强对热钱的监控、管理与疏散,推动汇率市场化的不断演进,促进价格水平回归正常,实现通胀压力管理与经济结构调整双赢。
他认为,此次通胀压力的产生由内外因素叠加作用形成,兼有货币和经济层面的双重问题,市场上流通的货币相对过剩,贸易顺差和热钱流入也在客观上膨胀了流动性,今年全国范围内自然灾害频繁导致部分商品尤其是农产品歉收,供给相对不足,以及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6日公布数据显示,我国10月新增外汇占款达到5190.47亿元人民币,创下自2008年4月以来新高。统计局11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幅达4.4%,创25个月新高,其中占CPI比重三分之一的食品价格飙升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