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叶檀:目前实行的个税体制无异于劫贫济富
2011-01-06 16:05:16 来源:21世纪网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999

 

  我国目前实行的个税体制劫贫济富、依附于传统的行政征收体系,与信用社会没有契合之年。个税改革迫在眉睫。

  上调个税起征点是技术细节,从大局上来说,只要有助于缓解贫富分化、只要有助于财产透明的制度,都是个税改革中的好制度。目前我国之所以在个税起征点上争执不断,是因为在根本制度的改革上无法取得突破。

  上调个税起征点的呼声越来越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颇有勇气地表示,单纯上调个税起征点是个很糟糕的主意,因为从缴纳的绝对数字上看无异于劫贫济富。

  这不是新理由。2009年6月,财科所课题组发布《我国个人所得税基本情况》,强调提高个税起征点于低收入阶层不利。比如将扣除标准提高至3000元/月,月薪为5000元的纳税人税负减少100元/月,月薪为10万元的纳税人税负减少350元/月。这份调查不见森林,虽然从缴纳的数额上看是高收入者获利,但从绝对的比例上而言,少交部分在低收入者收入中所占的权重更大。但5000元所占的权重是0.02%,而后者的比例则是0.0035%,相差十几倍。同时,提高个税起征点,会让个税收入急剧萎缩,高收入阶层纳税占总体税收的比例大幅提升。

  笔者承认,单纯提高个税起征点无法解决中国个税劫贫济富的逆向机制,提高个税起征点必须伴随着信用体制与税率的全面改革,但在后两个改革迟迟无法破冰的情况下,提高个税起征点,或者把个税起征点与CPI挂钩,起码证明了政府保护低收入阶层购买力的诚意。否则,不久就会闹出最低工资者还得纳个人所得税的笑话。

  一直以来,中国的税收征收体现的都是低诚信社会中广覆盖、多征收的精义,也就是广种收,收到多少算多少,结果是工薪阶层为个人所得税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财政部的研究报告中证实了这一点。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为7479元,2007年为24932元。1998年工薪所得纳税人次为1.09亿人次,2007年上升为8.5亿人次。2005年,全国年工资收入25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占工薪收入纳税人数的比例接近5%,缴纳的税款占工薪所得项目总税额的约15%;2007年对工薪所得征收的个税收入中,适用20%以上税率的纳税人次占工薪所得总纳税人次的4.43%,缴纳税额却占工薪所得总税额的44.44%。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税占45%~47%,而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1/3,绝大部分的收入在纳税的范围之外,意味着以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基本失效。

  不仅如此,由于资本利得税等方面的不匹配,我国在资本与货币市场的暴利阶层,可以享受低税待遇。

  个税是中国税收中一件华丽的皇帝新衣,名为让利于民,实则让利于灰色收入阶层。

  由于财产收入普遍的不透明,财产申报制度迟迟未能向全社会公开,因此,个税收入成为变相的人头税,所有有工作的人在每月领薪水时,由所在单位代扣代缴。游离在单位薪酬体系之外的将近6万亿的灰色收入不在纳税的范围之列。那些垄断国企的体制内员工,月薪只有2000元,福利倒可能有3000元,更不必说拥有寻租权利的人灰色收入到底。

  只要财产申报的死结不解,个税改革就会面临重重阻力。我国实行12万元以上高收入人群自行纳税申报,但效果不如人意,所有不愿申报者可以振振有辞地为自己辩解,上不行则下不效,普通公民没有必要抢在官员之前充当申报财产与纳税的急先锋。

  失信文化越演越烈,成为中国信用体系中的顽疾。中国的信贷体系如果没有抵押品几乎无法运转,我国的税收体系如果不是代扣代缴而是自行征收,基本上形同虚设。这从出租房的收入税就可见一斑。正因为普遍的不诚信,财政与税收部门更加依赖行政代扣代缴模式,起码还能旱涝保收。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要打破循环,就必须打破依附在单位结构中的税收体制,建立进入信用社会依靠自觉申报与监管、惩罚机制,从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开始,建立全体公民的财产信用体制与评级。而后建立家庭纳税制,减少纳税的层级,提高每个层级的税率。

  提高个税起征点、培育中产收入阶层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政策,是中国税费改革至关重要的一环。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切入点,关键是建立全民信用体制,否则就是用一件皇帝的新衣替代另一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