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联合早报:回顾与展望 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强强博弈”
2011-01-06 16:36:21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105

  2010年最能搅动中国各方神经的当属房地产市场。从年初房价飙升,到4月中旬“国十条”出台抑制房价;从9月房价再度上扬,到9月底官方祭出第二轮调控措施;从11月楼市量价齐升,到官方将进行新一轮调控的传言,中央高层、地方政府、房地产商、境内外投资投机者,及普通消费者在混沌的中国楼市博弈混战,一时杀得难解难分。

楼市风起云涌

  由于房价最能吸引普罗大众的眼球,今年中国各路媒体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风起云涌的楼市也为媒体提供无尽的刺激素材:高层希望调控房价、地方政府指望卖地生钱、央企纷纷圈地赚钱、国内外炒家抬高楼市捞钱、刚性需求的普通人没钱,加上经济学家种种分析、地产大嘴屡屡放炮等等,房地产市场隔三差五就会成为各路媒体的封面或主打。如果要盘点2010年中国最热门的话题,房地产市场轮番上演的涨价与调控当能拔得头筹。

  但涨价与调控谁胜谁负,目前还很难给出答案。有人将房价的上涨与调控戏称为“强强博弈”。“强强”指的是主导官方调控政策的常务副总理李克强与代表房地产商利益的“名嘴”任志强。任志强向来对官方调控房价的努力嗤之以鼻,认为房价只能是越调越高。虽然他今年劝告地产商“从了”调控政策,象征性降些价格配合官方动作,但今年11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仍然同比上涨7.7%,环比上涨0.3%。这说明,在“强强之争”中,任志强们并未处于下风。

  在房价坚挺的现实面前,曾对调控楼市抱有厚望的人开始失望。他们认为,在权力大于市场的中国,官方应该有能力、有办法让房价回归理性。但大半年过去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价不仅没有明显下跌,甚至还略有上扬。这说明官方调控房价的意愿并不强烈,或是调控的手段不大对症。

  用降价多少来衡量官方调控房市的成败,多少有些片面或误读。因为,在地方政府仍依赖土地财政、国内外热钱随时可能涌入房地产市场的大背景下,官方能摁住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已属不易。

  降价并不是官方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目标,官方也没有提出过房价应该下降多少。按照李克强的说法,官方的目标是要完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满足普通民众的住房需求,要通过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调节,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

多数人买不起

这些调控措施如果落实,泡沫明显的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应该有所下降,至少不会再快速上涨。但对于广大中低收入者来说,房价的涨跌已经和自己关系不大,因为即使城市的房价大幅下降,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买不起,有些人甚至也租不起。

  中国实行住房市场化10多年来,巨额收益让地方政府不愿把土地、尤其是位置较好的土地投向保障性住房,广大中低收入者也被抛入市场去寻找住所。在权贵和富有阶层因楼市繁荣而迅速积累财富的时候,中低收入者要么当房市的看客,要么沦为“房奴”。

  房价与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不相干,早已不仅是经济或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的政治问题。高层近来之所以不顾一些地方政府和任志强们明里暗里的推诿干扰,强力整顿房地产市场,主要目的是让大多数人能住有所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这远远超出了“两强博弈”的利益纠葛,而回归到政府的良知、职能和责任等基本政治理念。

  要让大多数人住有所居,抑制投机、调控房价其实只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的一方面,官方更重要的工作是为广大中低收入者提供保障性住房。李克强十分清楚,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不仅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最终理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治本之道。由于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往往都欠账巨大,且缺乏还债动力,中央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才能推动他们承担这部分责任。这是今年8月以来,他频繁在各地考察、督促地方政府按时按量兴建保障房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兴建保障性住房才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最为艰巨的部分,因为与任志强代表的逐利地产商相比,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中央调控房市面临的更“强”的对手。因此,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强强之争”不仅是李克强与任志强,也是李克强所代表的中央与地方“豪强”之间的博弈。

  在今年建成580万套保障房的基础上,中国近日宣布将明年的保障房建设规模从680万套大幅提升到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工程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约2000亿新元),达到全国房地产投资规模的20%。看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强强博弈”中,李克强的砝码在增加,胜算也在增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