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应大会发言人的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在回答记者有关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时,温家宝指出,有关新的刺激计划是一个传言和误解,造成了世界股市的大幅波动。其实,人们没有读懂中国所采取的一揽子计划的全部内涵。 温家宝总理指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做了长期的、困难的准备,我们预留了政策空间。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准备了应对更大困难的方案,并且储备了充足的“弹药”,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的政策。 彭博社援引新加坡经济学家戴维·科恩的话说,温家宝的“有充足的弹药”表态显示,中国已经计划了更多刺激经济的预留措施,可能将视情况选择是否推出。这一表态几乎肯定可以在短期内推高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世界正在为中国加油,它是我们仅有的几个希望之一。” 美联社说,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开始时的讲话中接连5次提到了“信心”这一字眼,他尽力传达这一信息:北京有信心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华尔街日报》称,“一向温和的温家宝总理今次以罕见的有力语调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效果的担忧”,那就是,“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报道称,中国在金融危机期间尽力表现自己作为全球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并多次表示反对保护主义,强调将采取措施开放本国市场。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说,温总理强调“信心”对于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国和世界在2010年会出现复苏。 俄新社说,温家宝总理指出2009年将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中国有信心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以下是记者会实录: [中国日报记者]:请问总理,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但是我们注意到,您的报告中并没有像我们预期那样推出一些新的刺激计划,这是否意味着这一轮措施运作良好,未来还会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方案吗?此外,这4万亿中只有1.18万亿来自中央政府投资,如何保证其余资金的来源?这4万亿里面有多少是原计划投资,又有多少是新增投资? [温家宝]:你的问题很重要。就是一个传言和误解,造成了世界股市的大幅波动。 [10:11] [温家宝]:其实,人们没有读懂中国所采取的一揽子计划的全部内涵,我需要借这个机会再扼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温家宝]: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形成的一揽子计划包括四项内容,就是大规模的政府投入、大范围的产业调整和振兴、大力度的科技支撑和大幅度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四项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体现了我们计划的远近结合和标本兼治。 [10:12] [温家宝]:第二,大规模的政府投入是最直接、最有力、最见效的措施。它包含着政府直接投资1.18万亿,这是指中央政府。也包含着通过投资项目的实施,吸引社会投资和民间投资,包括银行的信贷。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1.18万亿完全是新增的。 [10:14] [温家宝]:今年,在我们的预算中已经落实5950亿。 [10:15] [温家宝]:第三,我们政府投入的1.18万亿主要用于民生工程、技术改造、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他若干方面都不在这两年4万亿的计划当中。 [10:17] [温家宝]:比如我们减免税费实际将超过5000亿,达到6000亿;我们提高企业退休工人养老金的标准;对1200万教师实行绩效工资,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我们将在三年内使用8500亿实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有这些资金都不在4万亿当中。 [10:18] [温家宝]:第四,我们新增的两年4万亿投资,有些项目确实是原来“十一五”规划当中的项目,比如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是经过充分论证的,是有准备的,我们要加快速度推进。不然的话,我们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确定这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呢? [10:20] [温家宝]:有些项目是新安排的,比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我们计划三年要解决750万户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240万户棚户区改造问题,这是新安排的。所有这些项目都是经过论证的,而且将会全部公开,全过程接受监管。 [10:22] [温家宝]:第五,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做了长期的、困难的准备,我们预留了政策空间。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准备了应对更大困难的方案,并且储备了充足的“弹药”,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的政策。” ●解读 4万亿投资及10项产业振兴规划,令中国经济刺激计划进一步落实。市场普遍认为,在投资拉动之后,将消费真正刺激起来,促进国家经济循环流动,才是保证经济复苏的根本所在。不管是经济学家提出的“把国企股票发给个人”、“每人发放1万元现金”,抑或各种不同名目的消费券,以及轰轰烈烈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活动,都令业界看到了消费刺激的方向所在。日前,包括摩根大通等多家研究机构认为,下一阶段中国政府将会进一步出台消费刺激政策。 当下的政策内容和1998年完全一样,预计今年将出现和1999年相似的情况——即大型投资拉动不会令宏观经济转好,由于今年经济形势极为恶劣,不会像当年一样等到半年之后才开始刺激消费,应该在第二季度就会有直接针对消费的措施出台。从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大型项目的投资拉动或者与“调结构”相关,但肯定不会达到“保增长”的目的。如果要保持经济的增长,不去拉动消费是不行的。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刺激复苏成为要点。1998年中国经济严重下滑,宏观经济当时也采取了财政刺激手段,大规模的投资拉动可谓“使了牛劲”,但经济增长并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全年GDP仅有7.8%。 1999年,宏观经济形式仍旧不好。当年6月,政策明显转向——在考虑到投资令企业更加缺乏资金,上半年GDP仅5%的情况下,国家开始出台各种消费拉动措施:提高公务员和公职人员3级工资、推出低保、退休等补贴计划,降低利率以及增加旅游黄金周等,让当年的经济在当年“十一”之后就出现了反弹,最终全年GDP上涨到了7.1%。虽然随后宏观政策开始对消费进行了压制,重新把前两年的投资项目落实下去,但是消费的巨大作用可以明确。 之所以短期刺激消费之后赶紧把消费打压下去,主要和政策方向相关。对于通货膨胀的“恐惧”,令管理层始终在繁荣消费的同时有所顾虑。经济政策的目的应该保证经济增长,而不是保证通胀率低。真正的经济增长应该是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因此,对当下的产业政策中的“集中、兼并”,“压着产量保增长,这只会造成产业进一步集中,让大型国企获益,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失去生存机会。 中国当下不会马上进入经济刺激阶段,因为全力以赴的财政投资还没有显现效果,只有事实证明项目拉动不可行,消费刺激才会真正出现。估计这个消费拉动的时间应该在今年二季度,而现在所谓的放松货币政策还只是把钱放到了大企业手里,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因此看不出和1998年的做法有何不同。 家电下乡以及汽车下乡给的折扣都太低,13%的降价可能都比不上一次商场促销的力度。如果想让消费发展起来,政府应该拿出财政补贴,要么是采取措施让居民收入增长,买得起这些产品;要么是财政直接补贴给厂商,或者补贴一半给厂商,直接让农民获得实物。现在不少地方政府开始出现了买房子转户籍、给农民工增加就业、保险以及培训,方向是正确的。对于地方政府这种“买房子转户籍”的措施,中央没有支持但是也没有阻止,甚至未来很有可能中央也会拿出资金来刺激房地产。 即便是农村,诸多家用电器的使用也很充分了,靠拉动家电一个行业显然无法完成发展消费的目的。并且,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小企业也不仅仅局限在消费领域和轻工业,房地产中也有大量民营企业,那么在国家政策转向消费政策之后,房地产和汽车还是消费中的重点,等到房价回落到一定程度,比如20%~30%的下降之后,刺激政策就会出台。由于房地产业对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影响巨大,未来的消费拉动房地产业不可或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