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通常在经济上是有益的,但并非必然之势。在接下来几年,也许会出现倒退。
全球化进程在此次经济大衰退时期遭遇了新全球市场壁垒的挑战。如果在2011年商品价格持续激增,或出现另一场金融危机,去全球化之势则将迅速发展。
过去20年的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技术。互联网和手机的运用使企业构建了以前无法实现的全球供应、制造、销售网络。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融入了全球经济,降低了消费者所需成本,形成了新的需求。自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在1994年开始实施,及世贸组织WTO于1995年开始运作之后,管理规则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甚微。相反地,减少了新兴市场债务的风险溢价并带来大量风投资金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变得重要起来。
尽管随着新兴市场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全球采购的资源成本优势下降,技术一直在发展。但这次经济危机引发了一股反倾销行动和其他限制性贸易壁垒的潮涌。此外,持续高度的全球资金性导致中国对汇率作调控,巴西和泰国则对流入资金征税,致使全球经济合作降温,欧盟与韩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则成了显眼的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