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董登新:要看重质量不能盲目崇拜GDP
2011-03-18 15:59:18 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136

  30年改革开放,我们成功地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在GDP总量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然而,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尤其是“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产能的迅猛膨胀,粗放式、外延型、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前方就是死胡同。因此,对于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如何布局,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乡一体化。今天,“十二五”规划已为我们即将开始的“下一个30年”拉开了序幕。

  一、武汉的“大城市重工业化”格局亟待转型升级

  大城市产业结构“重型化”是计划经济的历史遗留与现代延伸。大城市重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无限扩张,城市拥堵与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经济难以转型升级。

  中国大城市的重工业化基本上是“同质同构”的。武汉市虽比上海市小许多,经济发达程度也落后许多,但在城市产业结构上却与上海有惊人的相似。武汉同样是一个工业城,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其中,钢铁、汽车、船舶、石油化工是重中之重。(注:2009年武汉市地区GDP大约为4500亿元)

  (1)武汉钢铁冶炼业:武汉市钢铁产业振兴目标明确提出:到2011年,钢铁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为武钢形成50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基础。

  (2)武汉汽车制造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105家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城。武汉市政府规划到2011年,形成整车生产能力100万辆,产销汽车80万辆,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2015年形成整车150万辆能力。

  (3)武汉石化产业:按照武汉市政府规划,到2011年,石化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加快实施80万吨乙烯工程,乙烯全面投产后,石化产业产值将在2011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到2013年达到800亿元。

  (4)武汉船舶产业:根据武汉市政府规划,到2011年,造船能力200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120万载重吨,年均增长60%;工业总产值超300亿元,年均增长23%以上。

  新年伊始,武汉市新年首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提出了“工业倍增计划”这一宏伟目标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预计达1.5万亿元,力争突破1.6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武汉工业。目前,武汉80万吨乙烯加快施工、东本二厂、神龙三厂、富士康扩产一大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优先供应工业用地,远城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50%以上用于工业,90%以上工业用地用于工业园区。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工厂,按实际投资额的1%补助。

  这是大城市重工业化倾向的继续扩张与膨胀,还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开始?

  建议:将钢铁、汽车、石化三大产业从武汉城区剥离出去,既可转移至武汉远城区,也可分别转移至“1+8城市圈”地区,让武汉轻装上阵、向国际大都市标准迈进。

  二、在农业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之前,切莫轻易改变农民生活方式

  30年改革开放,我国工业化主要局限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因此,“城市工业化”,一方面让城市化两极分化,即大城市越来越大,而中小城市则进步不大;另一方面,“城市工业化”没能有效辐射传统农业及农村地区,最现代的工业在城市,最落后的农业在农村,城乡二元格局更加突显。

  为此,有人主张,要想缩小城乡差别,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唯一的对策就是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我认为这种理想的目标模式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目标不等于手段”、本末不能倒置。有人激进地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扒掉农民自建住房,集中为农民统一造房建城,似乎这就是农村城镇化了。这种逻辑显然是大错而特错了。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是中国名符其实的“三农问题”专家,也是中国名符其实的学者型财经官员。他认为,在农业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之前,切莫轻易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

  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踏着农村城镇化的节拍,循序渐进地、有规律地推进,切不可脱离农村实际激进、冒进,甚至大跃进。今天,农民进城、大学生下乡,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不过,仅有人、财、物“三下乡”(家电汽车下乡、大学生下乡、资本下乡)是远远不够的。生产要素从城市向农村流,最重要的是要“本土化”,并能形成有效的“造血机制”。这一切都需要有企业和企业家的粘合与聚合。这一神圣的使命不可能由国有企业来完成,而必须交由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来完成。因此,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大发展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然而,单个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是标准的弱势群体,它们的发展与壮大,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生长平台与产业环境,这就是所谓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而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的形成,又有赖于地方政府的产业布局及产业导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政府搭台,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构筑生物链,这比任何帮扶措施来得更有意义。

  农村产业结构不同于城市产业结构。在产业布局上,农业产业化将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未来的主战场,并围绕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等于“涨工资”

  从根本上讲,经济发展模式决定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有效性,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有效性。在粗放式、外延型、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产品附加值低,企业为了获利大多倾向尽量压低工资,削减雇员福利,因此,廉价劳动力成为必然。

  实际上,在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提高劳动报酬,尤其是生产性劳动报酬,从整体上提供劳动者(包括农民工)的工资水平,真正终结一个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二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公平收入分配。

  应该说,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要比提高劳动报酬相对容易实现。因为缩小收入分配可以通过两个环节实现,极具可操作性:其一,在初次分配环节,通过立法限制行业之间工资水平差别,并同时限制同一企业内雇员之间的工资水平差别,这样,便可以相对缩小行业之间、雇员之间的工资水平过大悬殊。其二,在再分配环节,通过提高起征点和免征额,减轻中低收入者税负,并通过高累计税率让高收者多缴税,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征炒房所得税、炒股所得税、遗产税及赠与税来进一步“均贫富”。

  然而,单纯意义上的“涨工资”,在经济发展方式没有转变之前,应该只是空中楼阁,在通货膨胀基础上的“涨工资”,只是抵消物价上涨的影响,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工资水平。企业主动“涨工资”的物质基础,应该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后,产品高附加值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下,企业自觉的“涨工资”、“增福利”。

  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低附加值的农业将不断提高效率,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将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工业的重要性将会明显降低,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作为劳动力就业的巨大蓄水池,它不但就业容量大,科技含量高,而且增值服务空间大,劳务附加值高,当第三产业从业比例过半时,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将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涨工资”的坚实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