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以结构失衡加剧为代价的经济复苏 |
2009-05-11 14:17:0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572
|
|
不久前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从工业生产、三大需求等角度看,触底回升迹象明显。从货币和物价的角度来看,近4个月以来货币正在以一种罕见的速度投放,2003年宏观经济过热时期M2的增速也没有超过22%,而今年一季度末29.78%的信贷增速、25.51%的M2增长历史上只在1996年之前出现过,预计年末M2增速将大大超出年初17%的目标,货币供给严重过剩几成定局。 随着天量货币的投放和宏观形势的企稳,资产价格将率先出现较大的升幅,甚至进入新的泡沫时期,而物价走势也将滞后于资产价格缓步回升,但由于劳动力价格的拖累,2009年并不存在通胀风险。 在各项政策刺激下,房地产、汽车等大宗商品的潜在需求获得了部分释放,加上财政大力扩张和天量信贷带来的新增投资需求,中国的反周期调控将开始在总量上获得成效,预计季度GDP增速稳步回升,全年GDP增速维持在7.3%左右。 ●把脉大势 结构失衡加剧成为代价 中国实际上并没有产能严重过剩时期进行宏观调控的经验,和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目前的产能过剩程度、外需格局都与10年前有着很大的差别,当前的经济刺激方案实际上是原有增长模式的延续和放大,在产出分配失衡衍生出的过剩经济时代,政府及能优先获得信贷的特定主体规模的扩张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拉动总需求,却无法形成良好的收入——消费循环,即经济扩张带来的产出分配会进一步趋于集中,如果外需持续低迷,实体经济必须依赖于更多的财政货币扩张,继而形成类似于日本90年代以来的“财政货币依赖症”。当前宏观调控措施对经济健康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在于投资效率下降、需求结构异化、劳动力相对价格下滑、甚至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对财政货币的惯性依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