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香港商报:西方评论已甚悲观 美国财政“死结”难解
2011-04-27 10:21: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gosense 阅读次数:1238

 

  日前美国两党经密集协商后,达成有关今年度财政预算的协议,避免了联邦政府因未得拨款而要关门。其后奥巴马总统提出了新的长远财政削减赤字方案,要在12年内削减财赤4万亿美元,方法是增收节支:每增加1元税收同时削减3元开支,具体项目包括增加富人税收,和减少国防及部分福利开支。但由于党争日烈,将来的财政策略为何尚难确定,但至少有了一个削赤的起步点。

  政治斗争硬仗连场

  两党达致的协议乃建基于削减380亿美元开支的方案,在具体细节上双方各有让步,削减的总数亦为妥协结果。共和党本要求削去610亿,而民主党的削减幅度原来则只约百亿。无疑,在美国财赤及总债负高企的危险境况下,任何削减都理应受到欢迎,但实际影响却微不足道,相对于3万余亿美元的总开支,380亿只约1%,而两党所争议的差别更远低于此,故实际上双方的争拗无关宏旨。唯一好处是这令全国上下都接受了必须削债减赤的大方向,总统奥巴马在欢迎取得协议的讲话中,亦强调美国必须减轻负债整顿财政。他刚上台曾说必须加快复苏和创造就业,即使财赤升高也不是问题,看来现时的他是务实得多了。

  未来有关财政事务的政治斗争可谓硬仗连场,很快要上演的是国会要决定应否提高国债上限,再后的另一场大仗,将是决定下年度即2012年的财政预算(由10月开始)。目前的债务上限为14.3万亿美元,估计到5月中便会突破,若不提高则财政部无法发债集资,财政预算的执行自必受阻。显然,到时两党之间又要讲数一番,已有共和党人威胁要迫奥巴马政府在减支上作出更多让步,否则不予通过提限。

  市场看淡美元产品

  再往后看,更重要者是制订一个长远的削赤减债计划。共和党先发制人,率先推出了Ryan方案,要在10年内削减开支6万亿美元,具体措施包括改革医疗资助制度以减少支出,并把最高阶入息税降至25%。共和党将以此为日后谈判的基础,而民主党当时尚未有相应方案,故处于被动位置,但奥巴马方案出台后便可旗鼓相当。

  财政失衡已成为美国经济一个极严重的深层问题。各方人士包括学者、评级机构及国际机构等均早已多次示警,指美国必须尽快制订中长期减赤方案,否则难免出现危机。如IMF 4月初的报告便指出,美国的财政现况不可持久,必须及时大幅调整,包括加税和节减开支,老年化及医疗费用大升乃尤为危险的不利因素。

  有研究则指出,若按现时状况,美国的财政债负快将超过GDP的九成而进入危险地域。

  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的看法:股神巴菲特便声言不看好长线美元定值产品,美元的购买力无可避免要下跌。债券大王格罗斯看得更淡,继之前宣布沽清美债后,最近更进一步买空美债,在其2000余亿美元的PIMCO基金中,已持有3%的美债负资产(3月底计)。

  格罗斯认定美债必定跌价,原因之一是若计入福利及医疗开支等各种长远的政府承担,总负债将高达75万亿美元,约为目前GDP的5倍,根本应付不了。原因之二是美债在QE2完结后难再有大买家。过去国债买主中,联储局只持有一成,外资有五成,余为美国人士或机构所有。但自QE2开始后,新发行国债中联储局买了七成,外资三成而美资不动。显然,债息的吸引力偏低,有估计指约低了1.5个百分点。

  不可盲目乐观

  总之,美债及美元的前景十分严峻,而更为可怕者是,两党仍在藉财政问题捞政治本钱,在互不相让下未有寻找合理可行的解决之道,因而一再拖延长远调整方案的出台。有些西方评论已甚悲观,认为最终必爆危机,因为无此不能惊醒美国政客及人民,转去认真处理国债过高问题。另一方面,也须看到财政预算乃各种不同利益博弈的最主要平台,故此有关决策必定高度政治化,争持也最激烈。

  上述共和党及奥巴马的方案将成为两党协商的基础,将来必有一番激争而到最后才会取得妥协。故今后便要看:一、协商会否拖而不决。二、妥协是否足以解决美国的财政困局。三、妥协得到落实后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由于不明朗性的存在,对解决美国财务问题虽不必过度悲观,却也不可盲目乐观。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