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易宪容:遏制住房投机需求要动真格
2011-06-03 09:09:48 来源:重庆时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217

  来源:重庆时报

  最近,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的官员表示,2010年国十条之后,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成果尚需巩固,因此,下一步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方向与目标是“三基本、两协调、一严控”。就是指: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保持基本平衡、结构保持基本合理、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住宅产业发展相协调,严格控制投机投资性需求。

  也就是说,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将持续,其目标的重点就是要让国内房地产市场回归到居住功能,回归到住房消费功能上来。其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保证住房市场供求关系平衡,保证住房产品的结构向消费类转变,以此来保证住房的价格稳定,保证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而达其目标的政策就是增加住房供给、大力建造保障性住房,及严格抑制住房投机投资性需求等。

  从房地产政策目标来看,这个讲话与2010年以来的国十条及新国八条的宗旨没有多少差别,其采取的政策思路也一脉相承。其目标与政策方向基本上是正确的。

  可是市场会十分纳闷,从2010年以来有国十条这样好的住房政策,但为何住房市场的调整与中央政府及民众所期望的相差很远?有种说法是,住房市场的调整不是降房价,而是要稳定房价及稳定市场。这样的言论看上去是有道理,但实际上是相当谬论的。因为,对于一个市场程度相当高的交易商品来说,要让其市场调整不调整价格还能够调整什么呢?尤其是当前的住房市场价格过高或房地产泡沫巨大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住房价格不向下调整,那么房地产泡沫如何可挤出呢?

  正是在这种荒唐的说辞下,不仅影响到推出达到目标的住房政策是什么,也影响到住房的预期会走向哪里。对于前者,住房政策决策者一直认为当前住房市场的问题仅是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问题,住房的价格过高就在于住房商品的供不应求,就在于低收入民众没有能力进入住房市场。但实际上,由于住房商品的两栖性,即可用作投资也可用作消费。如果住房是投资品,而市场的融资可获得性便利、融资成本低及杠杆率,再加上市场都认为房价还会继续上涨,那么这时的住房投资需求是无穷大的。不要说,增加住房供给是有限的,即使这种住房增加供给是无限的,你把住房建造到月球上去也是无法满足这种无限的投资需求的。而住房的消费情况则不同,它是可用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来调整的。也就是说,增加住房供给来化解当前住房市场的问题其前提是严格抑制住房投机炒作或把住房投机炒作挤出市场,否则,其结果是南辕北辙。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国内住房市场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如何界定住房的性质问题,就是如何对当前住房市场的投机炒作需求进行严格遏制的问题。只要国内住房市场赚钱效应不去除,住房投机炒作一定会盛行。只要国内住房市场投机炒作盛行,国内住房市场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要遏制住房市场投机炒作就得动真格,就得通过严厉的住房信贷政策及住房税收政策给予严厉打击。这就是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