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段漉希:酷6裁员背后的视频版权之重
2011-06-03 09:10:33 来源:新京报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112

  酷6亏损的原因还是出在版权上面。去年前9个月网络视频热播剧价格上涨超过100%。在这样巨大的泡沫中,视频网站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只见热钱不见盈利。

  国内关于视频网站盈利前景的预测已经持续多年,但截至目前,仍未有一家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盈利。酷6裁员事件再次将公众的视角引入这个怪圈。据媒体报道,酷6在2010年的成本加运营支出有7000万美元左右,而总营收仅为1660万美元,全年亏损5050万美元。在整个行业陷入盈利困局的情况下,酷6的营收并不算低,将企业的亏损完全归咎于销售人员,显然无法让人信服。

  为何中国的网络视频产业在前一阵还红红火火,仅一年时间就落到如此的境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问题还是出在版权上面。

  众所周知,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是在侵权和盗版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网络视频也不例外。但随着我国对产权保护的日益重视,国内的网络巨头们也开展了版权自律行动,比如搜狐的张朝阳就曾经号召业界“学习酷6网壮士断腕”。其目的无非是凭借自己多元化的内容服务和强大的资金实力,挤掉一些服务单一、融资困难的视频网站竞争者。当然,美国Hulu“正版长视频”模式的成功也被某些网站心甘情愿地奉为楷模,进而放弃UGC即“用户生成内容”模式。2010年末至今,网络视频行业出现了惨烈的竞争,当年的壮士“酷6”断掉的不再仅仅是手腕,还自断臂膀,将自己经营部门的员工裁掉了20%并引发巨大争议。

  问题是,网络视频的版权自律有错吗?当然没有错,错的是版权的价格。

  尽管产业的泡沫早已经为大家所感觉到,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有网站都在艰难地苦撑,期待着竞争对手的倒下。于是,网络版权的价格一路飙升,有分析显示,去年前9个月网络视频热播剧价格上涨超过100%。此次事件中被裁撤的酷6网前副总裁郝志中曾经表示,影视剧的视频版权价格在一年内平均上涨了5—6倍。视频网站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只见热钱不见盈利。

  将版权价格的飙升归因于网络视频产业的恶性竞争,自食其果,显然不合适。为何大量的资金会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网络视频网站,为何市场不能自发的调节版权价格?如果说是市场失灵,那么市场失灵的原因何在?

  从更大的背景来看,网络视频产业的困境是与中国视频节目的“制播”分离高度相关的。节目制作方主要是指影视公司,他们拥有视频节目的原始版权,播出方主要是电视台以及宽带发展后的视频网站。由于中国的电视台准入受到严格约束,大量资金无法进入,便转向了市场主导的网络视频网站,网络视频产业的泡沫也由此产生。

  因此,中国网络视频产业迟迟不能盈利,并非是因为广告出售和商业模式的失败,而是因为版权的价格在产业的泡沫中达到了非理性的高度。改变这一切的方法,也许只能依赖于制播行业的彻底市场化,无论是制作方,还是播出方,最终让版权价格回归到一个理性的位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