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马红漫:新能源汽车“大跃进”导致“海市蜃楼”
2011-06-24 17:17:1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ulei 阅读次数:1171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却遭到市场“冷遇”。据报道,财政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预算为50亿元,但经过一年补贴试点,真正用于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资金还不到1亿元,补贴资金发放率仅为2%左右。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遭遇到“无车可补贴”的尴尬,这让主管部门始料未及。显然,在核心技术与市场份额间应以谁为先导,由于政府补贴更倾向于后者,才导致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空心化”,也遏制了补贴款的市场作用。扭转这一格局的关键在于,扶持政策要放眼长远,必须尊重新能源汽车市场循序渐进的规律,将补贴着力点聚集于电池技术的研发环节。至于企业与消费者选择何种汽车产品,则应当交由市场去抉择。

近期,新能源汽车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热捧。从去年6月财政部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以来,短短一年间,试点城市已由5个增至25个。与此同时,资金补贴力度也堪称“慷慨”。据报道,以首款双模电动车型比亚迪F3D M为例,其低碳版豪华车型在享受国家、地方政府补贴后仅售8.98万元,几乎接近传统燃料汽车的价格。由此不难看出,因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指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被寄予厚望。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到201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以此计算,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超过60万辆。但遗憾的是,消费者反应却极为冷淡,政府部门设计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蓝图极有可能落空。例如,在汽车消费重镇上海,目前已上牌照电动车仅为10辆,而据说其中只有2辆属私人购买。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新宠,补贴扶持也非中国先例。然而,国内外财政补贴的实效却相去甚远。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市场共售出了7 .85万辆混合动力和电动车,而日本在2009财年混合动力与电动车共销售约22万辆。当然,各国新能源汽车起步时间不同,不能从总量上评判补贴政策的成效大小,但从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发放率仅为2%的现实表现中不难看出,我国相关财政并未实现与市场的良好对接。

追根溯源,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导力量迥异。在海外市场,汽车企业对产业发展的主导性较强,它们对市场信号非常敏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普遍体现出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政府的角色则是对企业研发需求提供支持。如今,通用、丰田等车企已对纯电动车电池研发数十年,但至今仍倾向于推出油电混合技术的车型作为过渡。日本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每充电一次可以行驶23 .4公里,对于更长距离的行驶需求,同样要依靠汽车燃料提供动力。为帮助企业破解技术瓶颈,从1971年开始日本政府多次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仅燃料电池方面的开发投入就达200多亿日元。在美国,混合动力车也是目前新能源车的主打产品。汽车企业的研发重点多集中在能迅速获得市场成效的项目上。对于这些有研发需求的车企,政府会通过补贴的形式给予支持,而个人购车补贴和电动车配套建设则是后续才考虑的问题。

相形之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大政府”特征明显,在政策提出的扩容框架下,各车企亦步亦趋地跟进,其中不乏“冒进”之举。今年4月,一辆众泰纯电动出租车突然在杭州街头自燃,给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敲响了警钟。调查显示,该事故很可能是电池故障引发,而目前国内纯电动车的电池技术总体较为落后,这意味着电动车的自燃隐患不可能通过更换老化线路、规范操作等方式予以避免。在各方面技术尚未真正成熟的情况下,车企就试图越过混合动力车的过渡阶段直接以纯电动车突破,其间的风险与困扰等同于一场行业“大跃进”,消费者自然也不会买账了。

更需提及的是,在政府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各种行文中,大多对市场规模重点提出了厚望,却将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培育放在了其次。政策“重市场、轻技术”心态充斥市场的结果就是,新能源汽车承载了海市蜃楼般的期许,却因技术安全、配套设施等瓶颈而难以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