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贬值,但人民币却未大幅升值,中国选择让人民的工资上涨,提升人民的消费能力。在币值上升、劳力成本上升双重压力下,中国的贸易顺差仍能大幅成长。除了贸易伙伴的区域均衡化(除欧洲和美国之外,东盟已崛起成为中国另一重点贸易区),更重要的是中国本身的生产力提升。
中国的产业升级是朝蛙跳式的模式进行升级,不再走回日本、台湾地区、欧洲过去淘汰旧生产模式、逐步以阶梯式的导入自动化的老路。消费模式亦如此,中国已成各种先进科技产品的竞相登陆的最大市场,政府推动家电下乡的计划中,许多没有电视的家庭,即舍弃传统映像管电视直接购买液晶电视。中国的有钱人这一组群的人数,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并且快速在增加中,惊人的消费力创造了巨额的市场需求。
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是该国的经济优势,未来只要在物流、商品规格逐步统一之下,可创造的经济价值将会再呈倍数成长。当然,中国的经济能否持续转型成功,仍需看未来几个月内贸生产力的提升能否保持。同时,中国的房市过热能否获得降温。中国国内剩余的资金倘若能够适度的往海外进行投资,将有助于平衡国内投机的商业活动。黄金、古董文物这些不事生产的投资项目的炒作风将会有所节制。但是,供给量日渐稀少的金属材、供不应求的大宗物质的期货市场仍然是中国炒家的目标。
马来西亚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亦必须调整本身的经济策略。首先,在贸易上,争取向中国输出原产品、以及各种中国本身不生产的必须品。在中国逐渐失去劳力成本优势之即,而大马仍然拥有大量外劳进驻的基本优势下,可吸纳中国拆资的外资将生产基地转移,创造本地的就业机会。再者,政府应开放投资项目,吸纳中国资金的进驻,但必须抑制热钱炒作导致国内股市与房市陷入泡沫化的危机。
在和中国成为经济合作伙伴之时,必须做好分工的协议。在产业链上大马与中国必须拥有互补式的特性。最理想的方式是找中国资金合作,让中国成为投资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