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澳门日报:中国展合作诚意 落实宣言有利南海和平
2011-07-26 10:06: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guoguang1 阅读次数:1298

  在印度尼西亚峇里举行的中国与东盟(十加一)外长会,通过了中国与东盟高官会议达成一致的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指导方针,为推动落实《宣言》进程、推进南海务实合作铺平了道路。在新近南海局势紧张气氛不断升温之际,后续行动指导方针的达成不啻是个好消息。希望它不仅有助缓和紧张的局势,也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协商解决南海领土纷争创造条件。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于2002年11月签署的一份政治文件,其宗旨是维护南海稳定、增进互信和推进合作,为有关当事国最终和平解决争议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宣言》签署以来,中国和东盟国积极探讨合作,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召开过六次会议,决定开展南海防灾减灾、海洋搜救、海洋科研等合作项目。但如何在此基础上落实《宣言》后续行动,使之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南海问题对话与合作的平台,仍有待各方的共同努力。

  出席这次峇里会议的中方高官、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建议各方将今后的工作重点转入开展《宣言》框架下的务实合作。中方提出了一系列合作倡议,包括举办关于南海航行自由的研讨会,成立海洋科研和环保、航行安全与搜救、打击海上跨国犯罪等三个专门技术委员会,中方并承诺继续承办已确定的三个合作项目,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回应。各国代表同意,将适时继续举行落实《宣言》高官会,并在中国举办第七次联合工作组会议。会议结果表明,《宣言》依然得到东盟国家的尊重,保持了它的有效性,其生命力尚未受到南海争端升温的威胁。

  在峇里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上,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希望东盟和中国就南海问题尽快展开会谈。苏西洛表示,在行为准则方面取得进展,将向世界发出强烈信号,说明该地区的未来是“可预测,可控制,而且是乐观的”。东盟秘书长素林透露,双方都下决心在年内结束关于《宣言》实效性方针的磋商,争取明年签署协议。可以预见,未来在中国举行的联合工作组会议将是一次十分重要的磋商。

  至于南海航行自由的问题,不但东盟国家关心,就连美国与日本也都经常拿此一问题来说事,以至人们不得不怀疑美国是想藉此介入南海纷争,以达其干预局势、遏制中国之目的。不过,在这次高官会上,中方还是主动提出举办关于南海航行自由的研讨会,显然是希望通过相关活动来阐明中国的立场,以说明在南海海域根本不存在因中国引起的所谓“航行不自由”的问题。包括南海在内的中国及亚洲周边海域的航道始终是畅通的,航行自由是有保障的。拿“航行自由”作借口来干预南海地区事务,是没有道理、毫无根据的。

  无疑,《宣言》将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开展合作与解决纠纷提供了方向和准则,但有关南海的领土主权争执,还得由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中国对南海有关海域与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是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的,它不会因为开展各种合作而改变这个事实,也不会因为越南、菲律宾等国的侵占行为而改变这些岛屿的属性。如果有关国家不顾事实,既想同中国展开发等合作,又要坚持其侵占的“合法性”,那只会妨碍合作,不利于维持南海局势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外长杨洁篪昨日会见越南外长时,呼吁双方要从稳定大局出发,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处理海上争议,避免争议再次升温,获得越方积极回应。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至今依然是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主张,它体现了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体现了“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也体现了中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纷争的诚意。在这一主张下,只要遵循南海《宣言》指针,相信亚洲国家有智慧有能力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新华侨报:中日开发海洋资源合作远胜争战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进入7月,随着天气转热,有关中日争相开展海洋资源探索的报道也在日本媒体中不断升温。

  4日,日本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加藤泰浩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太平洋中部及东南部海底发现大片“梦想之泥”——方圆1100万平方公里海底淤泥中竟蕴藏着丰富的高浓度稀土,总开采量达到陆地稀土埋藏量的约800倍,可以满足日本国内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稀土消费量。众多报道不仅对这项研究发现充满溢美之词,而且几乎都提到,如果日本能够成功开发,将有望打破中国在稀土资源上的“垄断”地位。

  然而未过几日,日本媒体又纷纷将报道焦点对准了中国的“蛟龙号”新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对于中国此次开展的远洋深海探索,日媒纷纷将其称为“中国在大洋深处下赌注”。“中国将超越日俄法美,坐上深海潜水器俱乐部的头把交椅”、“中国毫不掩饰其对深海矿藏和能源的野心”、“‘蛟龙号’将协助中国军队和国家安全机构执行关键任务”等具有煽动性的词汇充斥在各类新闻评述之中。似乎在向人们表明:中日之间一场针对海洋资源,特别是深海资源的竞争即将开始。

  作为资源相对匮乏的岛国,日本很早就确立了海洋发展策略,近年来,“海洋日本论”更是在日本大行其道,其核心观点是主张日本积极向海洋前进,并抑制大陆国家走向海洋。为此,日本不仅自己建造了“浦岛”深海探测器和“地球”号海洋探测船,还花巨资从挪威购入了三维海底探测船。日本不仅做到在硬件上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海洋探测能力,还从软件上加强对海洋开发的支持,从经团联提交《海洋与日本——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到国会通过《海洋基本法》,从政府制定海洋开发的整体战略到在内阁中专设机构加强督导,政策、法律、管理全方位为“日本海洋大船”保驾护航。

  而作为当今全球发展最快、发展最好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紧迫。中国尽管在海洋资源探测开发上起步较晚,但在“举国体制”的大力支持下却进步飞速,短短几年间就建造了远洋探测船只和海洋研发基地,发射了地球资源探测卫星,迈向海洋的步伐日趋加快。

  由此看来,中日之间在海洋资源开发上形成竞争格局和展开一场的争夺战在所难免。

  然而,历史和经验都告诉人们,中日这两个具有长远历史和文化渊源的国家,联系是不能割断的,合作更是大势所趋。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注定双方的合作多于竞争,优于竞争。就拿深海稀土开发为例,尽管已探明的稀土资源丰富,但就连日本的专家学者也指出,超过1000米水深的海底资源开采技术难度极大,日本单独开采的可行性还有待评估。况且由于涉及在公海操作,日本还必须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中日之间有着非常良好的环保合作经历和丰硕成果,那么,在涉及环保合作更深层次的资源开发上,中日两国的合作将更值得期待。

  时至今日,“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了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发展理论,其中关键是对于地球上有限的各种资源矿藏,要有计划、合理地进行开发并加以利用,而要杜绝以往那种置环境于不顾、掠夺式的开采和争夺。中日作为当今世界上两个极具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国家,又是具有长远历史和文化联系的“一衣带水”的邻邦,理应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采方面加强合作,通过合作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其他国家间的合作作出榜样和示范,为人类的长远生存发展做出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