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海外观察 >> 文章页
大公报:扭捏的“三公”经费公开也比不公开好
2011-07-26 10:06: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guoguang1 阅读次数:1068

  截至7月19日,共有39个中央部门晒出了“账单”,但仍有六成部门继续爽约,对限时公开的国务院政令充耳不闻。难怪有网民戏谑,就算是大姑娘头一遭出门,梳妆打扮、扑粉描眉也用不了这么久,何以这些部门的“三公”支出账单至今仍待字闺中,迟迟见不得人。

  不管怎样,这算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对于在“三公”消费外围观望多时、始终处于焦虑状态的公众而言,也算一种解渴渠道。舆论热切期待,以此打开缺口,推动政务公开及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不过,细究起来,账单绝不能一“公”了之,也并非公开了就万事大吉。纵观已公布的“三公”账单,基本只有笼统而干瘪的几组数据,鲜有具体描述或详细解释,公众对该支出的正当与否自然无从置喙。

  以账单中的接待费用为例,住建部的只有13.95万元,而中科院则高达9995万元,两者差距惊人,由于缺乏合理的交代,公众唯有在“围观”中自行解读为:“前者都是被接待的,后者却是接待人的”。这一来,晒账单之举不仅于重建政府信誉无益,反而增加了民众对某些部门的猜疑和误解。说到底,公开“三公”经费,不是为了让大家看热闹,而是要让民众看清“门道”,仅有一个数字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经得起细化、受得住推敲。

  事实上,就算公布了具体详实的“三公”账单,也不等同于实现有效监督。应该说,公开只是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有了知情权并不等于有了监督权,更不等于有了制约权。只有后续的审计、问责等配套措施立即跟进,才能实现公开“三公”支出的初衷。这当中,既需要审计部门的严格督查,也需要代议机构的全程监控,更需要舆论、媒体、公众积极参与监督。

  再进一步讲,上述监督就算能够良好地实现了,仍然是不够的。怎么说这也是一种事后管理手段,要解决行政成本日益膨胀的问题,根本之策还要摈除财政预算的不公开不透明。作为影响最广泛的公共事务,财政预算不仅是简单分配政府资源的工作,还是民众参与政治的一个实际步骤,某种程度就是民主的试金石。唯有扩大公民与人大代表们的话语权,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编制和审议政府预算,才能真正使涉及到公众切身利益的财政开支不会成为一笔胡涂帐。

  总之,尽管还有瑕疵,但“三公”支出的逐渐公开,已经表明了时代趋势。不管既得利益者如何阻挡,政府信息公开已势不可挡。希望此举能够倒逼机制完善,让行政权力运行时时处于人民权利监控之中,通过建立预算国家,实现国家治理转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