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下班后,匆匆忙忙赶到尖沙咀一家酒楼,出席一个两岸四地青年的交流晚宴。会场所见,或许是大家在几天的交流活动中已经熟络,来自台湾的青年与内地和港澳的青年在晚宴上均打成一片,不停地合影留念。
只不过,当四地代表开始唱歌表演的时候,情况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首先出场的是一名大陆女代表,她唱的是一首统战味道颇为浓厚的歌曲《万水千山总是情》;而紧接表演的澳门代表,则大唱《龙的传人》。
第三个上台的是两名台湾青年代表,他们唱的是爱情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巧合的是,之后上台的一名香港女生代表,也同样选择了一首爱情歌《纤夫的爱》。在台下香港男生大声伴唱的影响下,这首歌也掀起了全场高潮,包括台湾在内的四地青年都纷纷叫好。
这个小小的细节,或许正好反映了在两岸对峙的数十年里,香港的确扮演一个了不可或缺的桥梁角色。
一直以来,由于香港与台湾接近,又同属华人地区,两地社会各界往来频仍,香港在两岸关系中也发挥着一定作用。香港资深传媒人刘锐绍早前便披露,1992、93年间,港英当政,与台湾关系不错。
2008年国民党在台重新上台后,两岸签订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双方互访络绎不绝。
过去三年,两岸关系出现和缓,大陆近年屡屡强调,要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在这背景之下,香港作为两岸尤其是青年人交流过程中的桥梁角色,也再次引起北京的重视。
的确,香港经过百多年的殖民统治,思想较为西化,而台湾也崇尚美国思维。与大陆相比,港台青年的文化背景更为相近。利用香港推动两岸青年交流,无疑更适合台湾青年的口味,有利于增加台湾青年对大陆的了解和融合。
然而,在香港搭建平台,推动两岸四地青年交流再上新台阶。难免会涉及到资源问题。早前便有从事四地青年交流工作的香港团体,建议特区政府成立“港台青年交流委员会”,结合政府与民间资源和网络,协调及规范不同交流团体所担任的工作,使港台青年交流恒常化。由此看来,要在香港建立长期的两岸四地青年交流平台工作,仍然有一段漫漫长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