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将朝着绩效工资、分类加津贴的方向迈进。近日,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表示,将完善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并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
“推广绩效工资后,能对单位员工起到激励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车伟分析认为,把事业单位划归成不同类别后,部分事业单位将推向市场,自负盈亏,这利于事业单位发展。
除实行绩效工资和分类改革,津贴制度也将是未来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式之一。王保安介绍,未来我国将推进规范津贴补贴改革,并将调控地区间津贴补贴水平,研究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制度。
“津贴制度改革后,我国120多万个事业单位之间的津贴水平将逐渐缩小,而单位之间人和人之间的补贴额度也将逐渐缩小,这将从总体上体现公平性,也能对调节收入分配发挥一定作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分析表示。
尽管财政部方面再推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但不可否认,改革过程依然困难重重。 “一方面,庞大的职工规模造成改革的难度随之增加,拖缓了改革进程,另一方面,已经习惯与‘铁饭碗’打交道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短期内难以适应绩效工资,思想上难以统一,这也增加了事业单位的改革不确定性。”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分析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