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正进入新一轮通胀周期。其典型特征是CPI涨幅不断创新高,但产能过剩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货膨胀与产能过剩同时并存,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失衡与发展方式的困境。因此,如何实现抑制通胀与消除产能过剩的双重目的,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经济学中,产能过剩指的是产业的潜在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的实际需求所形成的供大于求的状况。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建立对产能过剩定性、定量的科学评价标准。在欧美一些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如果设备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间,超过90%则认为产能不够,意味着可能有超过设备能力发挥的现象。如果设备开工率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 对中国而言,产能过剩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2008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开始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刺激计划在取得缓解金融危机的积极效果的同时,产能过剩问题却更加突出,而国家发改委也多次发布警示,提醒产能过剩可能带来的风险。 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出现在传统产业中,在大多数的新兴产业中更是普遍存在。比如目前国内在建的新型煤化工项目约有30个,总投资达800多亿元,煤化工盲目建设和过度发展不仅加剧了煤炭供需矛盾,也直接影响到全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尿素产能为3400万吨,超过国内需求30%以上;轮胎产能的47%以上需要出口市场消化;此外,电解铝、平板玻璃、钢铁、水泥、汽车等产业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产能过剩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