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在线 国信在线
北京国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邮箱登录: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信在线首页
业务介绍 中心概况 数据库 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竞争情报 案例介绍 国信客户 人才招聘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重点要情
危机情报 危机情报
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
图书开发 图书开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者研讨 >> 文章页
邓聿文:“高物价时代”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2011-09-02 15:35: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sam 阅读次数:1066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日前在发改委官网上发布了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指出价格总水平仍可能高位运行,全年完成预期物价控制目标难度很大。这是作为我国的价格主管部门,首次承认预期物价控制目标难以完成。

  国家年初确定的全年物价控制目标是CPI不高于4%,但从一开始,这一物价目标就被突破。到了5月,CPI达到5.9%,6月突破6%,达到6.4%,7月再创新高,达到6.5%。尽管多数机构预测,8月因翘尾因素影响,CPI可能会下降到6%至6.2%,但这依然是一个高水平。虽然在余下的4个月中,随着翘尾因素的进一步走低,物价涨幅可能会跟着进一步回落,但很难回落到4%甚至5%以下。如果不出意外,全年物价涨幅突破4%的预定目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问题还不在于今年,而在未来。从未来几年看,比如在整个“十二五”时期,物价会处于一个相对高位。发改委的上述报告其实也谈及了这一点。该报告认为,从趋势看,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处高位,输入性通胀影响没有明显减弱;国内生产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资源要素价格矛盾比较突出;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强通胀预期,都会促使物价上涨。

  发改委所指出的这几个趋势,有些属于短期因素,有些则是中长期因素。在影响未来物价的因素中,短期因素可以排除,应该重视的是中长期因素,但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很难乐观得起来。

  首先,从全球经济来看,受欧债、美债的影响,全球经济特别是几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在未来几年难有大的起色,这就决定了它们必须不断释放流动性来刺激经济,货币政策会在较长时间处于一个宽松状态,如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的出台概率就非常大。多余的流动性到哪儿去?最后必然流入到商品市场,物价想不涨都非常难。

  其次,从中国的情况看,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的价格会进一步提升。劳动力价格提升后,会引起一连串反应,包括生活资料的价格、服务类价格都会有一个较大提高。

  第三,资源和原材料也存在一个价格回归过程。煤、油、气、水等资源既与生产密切相关,也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由于其先天的稀缺性,再加上对环保的重视,它们总的趋势也是上涨,并将引起其他生产资料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此外,连年外贸顺差导致的天量外汇占款,财政、基建投资较大,新增贷款的规模依然较大,以及流通领域的顽疾难治等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在未来几年不会有本质的改变,以上因素综合起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几乎可以断定,未来若干年,要想再回到过去几年的低物价状态,是一种奢望。

  高物价、高通胀对民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自是无疑,对此,政府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降低物价;另一方面,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低保补助标准等,并通过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但如前述,物价上涨的趋势不会因政府治理有力而能改变。所以,面对高物价的到来,作为普通百姓,还是要带着一颗平常心主动去适应。

  其实,从历史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价波动超过目前的情况至少发生过五次,上世纪90年代初甚至一度涨幅达到20%多。之所以我们现在觉得难以忍受,一方面是因为在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下,人们所能享受国家提供的福利比上世纪要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过去的10多年中,公众已经习惯于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态势。不过,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9%的经济增速匹配5%到6%的通胀水平,理论上说,也是可以接受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合作客户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卫生部 铁道部 农业部 外交部 工信部 人保部 司法部 民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全国政协 国家统计局 国家质检总局 药监局 海关总署 国税总局 团中央 国资委 中央党校 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发改委 浙江政府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国家电网 中国银行 中海油 中石化 中石油 审计署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国信在线(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31571号-1 北京网监备案号:1101051464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芳园西路40号 联系电话:010-64377788
国信业务:国信报告 国信数据 国信每日 国信咨询 国信项目 国信研究   如果您的网速较慢,请点这里:国信在线电信 国信在线网通 国信在线